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半山风景

半山风景

2013-10-24 00:20 作者:知鱼 阅读量:31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游山的经历不多,大都在少年时候,偶尔回想起来,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真正得着的山水之间的乐趣并不多,更没有参悟到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境界。

印象最深刻的,是十九岁时登泰山。颤巍巍的泰山十八盘,远看如天梯,高耸入云;近登是陡岩,险处频生。当时正值盛夏,山上各色野花烂漫,两边不时有山风习习,涧水清凉之地。但哪里顾得上这些,满眼只是纷至而来的攀登的人群,满心都是玉皇顶上无限的风光。于是一鼓作气,直到顶峰。夕阳里,看九曲黄河如带,在脚下蜿蜒;万顷山林若画,尽收眼底,真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但因为登得太急,回来后腿疼了很多天,严重时走路都有些困难,算是我所获得的豪气的代价。

近年渐觉懒散,偶有出游,不过在郊外走走,早淡漠了登山涉水之心。早几天有朋友约说,香山的红叶可以看了,不妨同去。于是心动,想想确有几年没去会过香山的红叶,也该去看看。选了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到的时候已近正午。虽然避开了周末,还是很远就看见络绎不绝的人们,源源不断地走过去。距山三公里处就开始有停车场,我们选了个一公里的,已近爆满。下了车,一汇入到登山的人潮中,那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又回来,让我有跃跃欲试之心了。

到了山下,人群渐渐分散,各寻登山之路了。我在山下仰望,虽是爽晴天气,远山依然云堆雾绕,一派秋色苍茫。远远的看不到什么红叶,只在一片片浮动着的苍绿与橙黄中间,若隐若现着点点殷红,如此不经意,如此轻描淡写,倒让人有十足的探寻之意了。山路初起平缓,我们也不急,拾级而上,随意看着两边的风景与古迹。渐往上,渐陡窄,看风景的心就淡了,只想着一路登上去。这样过了两三处,都已经有些累了,彼此抱怨着平时应该多锻炼。再往上,越发不行,我还好,朋友都已经大汗淋漓了。于是生出了下山之意,休息时问旁边卖冷饮的山民,距山顶还有多远?他看一眼我们,淡淡的说,还有一半路吧。我们想了一下,前半段已经如此,后半段肯定不堪想象,一致通过,就到这里。

决心一定,立刻感觉轻松,稍事休息下山去。真奇怪,上山时没怎么看到红叶,下山时却留意到很多。有的只是一两株,在拐角的路边,一片片叶子,在阳光下暖暖的,安宁而醇厚;有的是丛丛簇簇的一大片,红的明亮又热闹。往山下看,如来时一样的苍茫,山上也一样,就只这身边的秋色,清晰而明丽。不时地遇到上山的人,问我们是不是山上红叶更好,也都一一微笑回答,说:是啊,无限风光在险峰嘛。看着他们兴致勃勃而去,心里也有一样的快乐。

不知不觉到山下,便说到见心斋喝茶。见心斋依山而建,连绵曲折,又有水榭鱼塘,颇具江南之风。香山来过几次,都只是看了就走,若不是今天半途而回,也不会想到这个地方。上山时转过了一次,并不觉得怎样好,再来却又不同。茶座的主人不知道经营了多久,那些藤桌藤椅都已褪色发白,茶海上的雕刻与字画也已斑驳。但这样更好,与这古风古建在一起,反而另外生出些特别的韵味来。我们临水而坐,小园内游人也还不少,但都轻轻的,不怎么喧哗。池中的锦鲤,五色斑斓,因为总被游人投喂,所以丝毫不怕人,只管沉浮嬉戏,来去争食。园外翠柏环绕,古松如盖,园内粉墙漏窗,阳光把潋滟的水波投射到粉墙上,如诗如画。我们轻轻说着话,说起三道茶,说起日本锦鲤随环境而生的特性,说起“山鸟自啼花自落”,更多的时候不说话,只看着粉墙上那些水波,池中那些锦鲤,身边不知名的菊花香气馥郁,恍惚间,登山的事情已经遥远,只有这一会儿澄明如水的心情。只可惜是深秋,水边已觉秋冷,茶凉得也快,若是夏天来,一定更相宜。便又相约了夏天再来。

走时,都已觉神清气爽。我回望香山,夕照里越发显得秋意深厚。那峰顶的风光,一定别有不同,但一定不是更好。最好的风景,总是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才能看到。所以山不必至顶,人不必至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一种境界;但上瞻高山仰止,下看半山风云也是一种风景。人生的妙处,并不在成败、得失、荣辱之间,全在一个适合。在合适的位置上看到最美的风景,这样的人生,便是圆满的,有价值的。

相关文章关键词

《半山风景》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