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风范晋祠

风范晋祠

2013-10-24 19:09 作者:君山听雨 阅读量:36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到达山西首府太原机场时,已经是傍晚六点多钟了。吃过晚饭,在太原市街头转了几圈,就返回宾馆休息。第二天一早醒来,窗外细雨霏霏,站在宾馆十一层楼上眺望着,太原城被朦朦的雨雾笼罩,气温也骤然下降了十多度。于是只好把随身衣服找出来,长长短短穿到身上,吃过早餐后去游览三晋之圣境——晋祠。

自古就有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美在晋祠之说。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也是晋水源头,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这里依山傍水,古木参天,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7年以后,因病去世。他的长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在“周公摄政”期间,实行土地分封制,把周室子弟,族属功臣,根据军政需要,分别封给一定的土地去做诸侯。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晋世家》一篇中,用一段“剪桐封弟”的故事,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的胞弟虞被封为唐国诸侯一事。成王继位初上,唐国发生武庚叛乱,周公亲自带兵到唐国平息了叛乱。此后的一天,成王与弟弟叔虞在院子里做游戏,成王随手从地上拾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给你这个玉圭,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站在一边的史佚听到了,就请成王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分封大典。成王说:“我是和叔虞做游戏呢!”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用史书记载他,音乐歌舞庆贺他,典礼成全他。”于是成王的一句戏言,就让叔虞做了唐国诸侯。

叔虞来到唐国以后,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七百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选择了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因境内有晋水流淌,于是,将国号“唐”改称为“晋”,祠堂改名为“晋王祠”。

早在1500年前,晋祠就具有相当规模了。而后的一千多年间,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遂形成了今日集儒、释、道于一体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祠内宋、元、明、清古代建筑星罗棋布,殿、堂、楼、阁、亭、桥、榭各式建筑达百余座,被国内知名专家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其中,宋代建筑圣母殿巧夺天工;鱼沼飞梁造型奇特,形状如十字架,是立交桥的最古老范例;圣母殿、鱼沼飞梁桥与金代建筑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中的彩色泥塑更是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尤其是那33尊侍女像,其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带给你无尽的遐想。而宋代铁铸武士像的阳刚之气与宋塑侍女的阴柔之美,形成鲜明的对照。哲学上的辨证法,美学上的平衡感,在古代不知名的雕塑家们的手下,运用得如此纯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晋祠的美还不止于此,自然美更赋予她神奇的魅力,人们誉之为“山西的小江南”。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祠内清澈见底的难老泉水,蜿蜒穿流于亭台殿宇之间,终年不竭;祠内古木参天,环境幽静,上千年的古树就有22株,而周柏树龄已达三千余年。此外,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唐武周圣历二年由武则天亲自作序的《晋祠华严经石幢》等石刻,堪属国宝级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晋祠既有山光水色,古木葱郁,虫鸟啼鸣的自然情趣,又有连甍盖日,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掩映其间,诗情画意跃然祠中,堪称中国唐宋园林的典范。

当然,晋祠的魅力远不只是它的俊美和历史久远,更重要的是晋祠延续了一种文化和精神,它的祥和与包容,它的幽雅和明亮,它的豁达与豪气,成为三晋大地的一个象征、一种风范。历代晋商尤其是明清晋商走南闯北的成功,他们的睿智和胆识,他们的韧劲和操守,就是包容和祥和的精神体现。我在阅读了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和佛教圣地五台山之后,心目中更坚定了自己的判别和领悟。

相关文章关键词

《风范晋祠》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