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圆梦―美国游学记(3)

圆梦―美国游学记(3)

2013-10-27 02:37 作者:泪烛 阅读量:38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005年1月29日

我一直对国门的概念非常糊涂,总认为北方的漠河,南国的睦南关,新疆的阿拉山口,还有中朝边境城市丹东这类地方才是中国的国门;对海关的认识就更为浅薄无知,甚至到了非常可笑的程度,以为是为航海泊来的货物和旅客专设的供检查的关口。这次在北京首都机场海关交验护照检查行李时才使我知道了我就要走出国门了。

我们一行人开始登机了,现代机场的登机口都是由一个几十米长的走道和飞机的舱门吻合在一起的,非常方便。我和熙华副校长,我们这次出国交流的带队领导,分别领头和押后,招呼着同学们鱼贯进入了机舱。按国际的通行规矩,步入他国大使馆就等于踏入了别人的领土,我们走出了中国的海关,来到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上,无异于已经涉足他乡的土地。不同于孩子们难以掩饰的兴奋和熙华副校长妙语连珠般的戏谑,我默默地将随身行李使劲塞进了行李箱,就好像努力去封存我淡淡的离愁一样。老人对故乡的的依恋是冥顽不化的,费翔和令现代少男少女们如痴如醉的超女李宇春都曾经讴歌“故乡的云”,向远方的游子发出深沉的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自觉不可理喻。55岁以后,脚下的鞋底就像贴上了胶,除了学校、宿舍两点一线外,被牢牢地粘在了长沱二江合围的泸州江阳的中心半岛。如今就要远涉重洋,到一个迥然不同的人文环境去,年近花甲的我能适应吗?一想起一个去过美国的同事告诫我华盛顿的冬天是零下十多度的气温时,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我这个人的毛病就是什么事都想得很多,庸人自扰,积习难返了。熙华校长的插科打诨和孩子们开怀的欢声笑语感染了我,把我从无端、无谓、无用的杞人忧天中拉了回来。我们这个赴美游学团成了搅动整个机舱气氛的氢分子,乘客们都把好奇和友好的目光投向我们,从这里我也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包容性,特别是美国的发展正是多种文化包容融合的结晶。不同的国情会孕育不同的习俗,我在中美对空乘人员的挑选上得到有力佐证。中国的航空公司航班上我们看到的是身材高挑,五官靓丽,打扮入时,服装典雅的20多岁的“空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几大航空公司是佳丽云集的地方。而我们在美国联航的航班上所见到的是四十多岁的“空嫂”,还有个别年过半百的“空婆”,无痕的岁月已经在她们的额上刻下了有痕的皱纹,她们身着淡雅朴素的统一制服,脸上堆着慈祥可亲的微笑。在中国航班上,使你尽享审美的愉悦;而美联航的服务使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平生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飞机,三、四百人一起在万米高空中飞翔,该是多么壮观!飞机的舱位安排是国际通行的按机票价格来划分的,一般飞机舱位分为头等舱,公务舱和经济舱,头等舱座椅及个人空间宽大,有独立娱乐商务设施,有点餐服务,有专门头等舱服务员服务,一般票价为经济舱的两到三倍;商务舱座椅及空间较宽敞,有独立娱乐,有商务舱服务员服务,为经济舱票价1.5至两倍;经济舱人员较多,舒适度就不讲了,票价便宜。我们这群到美国游学的师生比起那些公务商务在身的人来就算囊中羞涩了,我们的座位在经济舱的后几排,应该是票价最便宜的。我们后面是厕所,抽烟室,再后面就是堆放食品饮料的地方,在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旅客的三餐都是从里面推出来的。

看到在这几十米长的天地里人间的不平等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更能使人产生心理不平衡。不过还好,我坐在劣等位子上非常心安理得。因为我从来不不屑一顾俄罗斯十九世纪民粹主义的文学家,他们自以为是为民众呐喊,对社会的不平等那样深恶痛绝,但又离民众那么遥远;我也从来对五四运动时天安门广场高呼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大不以为然。因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和平等。毕竟“乌托邦”对于我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美国越洋航班上使人能消除寂寞,可以有效打发时间的是机上的电视投影录象,在我们去美国的飞机上每部分机舱前都挂有一张很大的投影屏幕,交换放映着电视剧、气象消息和飞机位置等节目。我最喜欢飞机现时位置这档节目,首先看到的是飞机飞行高度,然后是一幅大的世界地图,一根由无数圆点构成的虚线从北京出发往前延伸,末端就是代表本趟航班的一个飞机图像,我们清晰地看到飞机在蔚蓝色的太平洋上空缓慢移动着,缩短着和美国西海岸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章关键词

《圆梦―美国游学记(3)》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