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温情的力量

温情的力量

2013-10-24 02:51 作者:荆小棘 阅读量:34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翻阅了《南风窗》的一本特辑,刊名叫《活着》,与《南风窗》原本的理念和价值观一样,让人感觉沉重而庄严。

只是这一次,这两个字,直白而简洁地,让人看到了生命之重。

简单却承载了生命之重的两个字,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诠释出它的含义的。

在卷首语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喧闹的中国,有时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有时却使人心烦意乱。层出不穷的时常会让人产生错觉,这就是真实的中国。我们希望,当您看到这本特辑时,会被那些定格的温情所感染,会唤起被平日里的焦虑所遮蔽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当然,我们还会想象着,百余年后,当后人研究历史,或许会在落满尘埃的图书馆角落里发现,2011年的中国,不仅仅有药家鑫、郭美美、动车追尾、城管暴力、渤海漏油等等让人愤怒而无奈的公共生活,还有那些普通中国人幸福而缓慢的生活片段。这是这个时代的另一面,也可能是更加真实的一面。

这样的话语,在偌大的新闻界,还有多少人可以坦然地说自己在坚守和坚持着?

清晨的锻炼老人、暮色下骑着单车接孩子放学的父母、校园里整齐排列的开水壶、小区里天真嬉闹的少年、围着小桌子打扑克的老人、火车上的一家三口、坐在小渔船上吃盒饭的渔人、打渔的中年夫妻、结伴回家的留守儿童。。。。

是的,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这些,才是真实的国人状态,这些,才是我们应该看到和惦念的画面。

这些简单的向往和期许,这些略带艰辛的温情,才是最真的美好。

那些已近破败却带着时代意味的建筑,让我们看到,在沧桑的旧建筑和变迁的街道面前,那些整天纠缠的喜怒哀乐、是非成败、那些现世的热闹奢华,最终只会化为须臾幻象。

那些在公园里晨练的暮暮老者,他们是中国最普通的一群人,却也只有他们,用双眼,用内心,看着事态万千的不断变幻,他们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织造了一个最真实的城市图景,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他们都无力捍卫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他们的生存空间被资本和权利随意规划和重构,但他们对生活的信仰、对生命的热爱坚韧地传承着一种叫“文明”的东西。

关于日子和阳光,这样的话语,诠释得那般生动和真切:日子在飘忽不定地旋转,阳光潮涨潮落。我喜欢这样的形容,喜欢用这样带有生气的词汇来形容生活中地严肃和刻板。也许,这就是新闻应当给我们的信念和向往,应该让我们在各种冰冷和刻板中,看到温柔和温情。

当城市中的脚步越来越急促,当跻身城市的人越来越拥挤,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开放和闭塞、空敞和压力,在不断挤压着这些人群,人们到底是通过私密的小区来完成自我意识和身份的建构,还是通过开放的街区这样一些可以自由活动和沟通的公共空间,来重拾生活的价值?

意义、价值、理想、未来

这样的词汇,都带有太多太多的无奈和无力

这本坚持严肃的新闻理念,敏锐而深刻的新闻价值探索与判断,强调建设性与分寸感的务实新闻操作,紧密追踪中国政经领域和社会文化变革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难点的新闻杂志,坚信着冷静的力量,坚持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守护理性、良知、责任,凝结时代智慧,传播最具有价值的信息和思想。也坚持着那一份新闻人最初的守护和坚贞。

这一份坚贞,无非是,希望透过无数的镜头、画面和文字,让我们看到,新闻之外的生活之美。让我们看到,活着的意义和美好。

这一份坚贞,无非是,希望透过这些镜头,透过冷静的思考和辨析,让我们的身体活着,更让我们的灵魂活着。

相关文章关键词

《温情的力量》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