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
五一前夕,学校统一牵头组织了初二年级的大型家长座谈会,从统一部署到各个班级的细节安排,都费了一番脑筋。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相互协作,填写了学生的成绩报告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中肯实在的操行评语;每个学生也都以给家长写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且学校还临时成立了接待处、服务处等机构,为家长会的顺利召开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三时,校园里人声鼎沸,家长们如约前来,齐聚在各班教室,家长会拉开了序幕,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是家长与班主任、课任老师自由交流。我一进教室,便被热情的家长团团围住了,他们一边关切地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一边絮絮叨叨地讲述孩子在家的表现,从备早餐开始一直说到孩子的衣食住行、业余爱好等诸多方面,舐犊之情、牵挂之情、挚爱之情使我感同身受地沐浴在了亲情的海洋中,感动不已!这世间能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内涵演绎到极致的也唯有为人父母者了。亲子之爱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它使人类的唇舌失去了效力;亲子之爱更是不能以数量为单位来计算的,它朝朝暮暮、川流不息地流淌在子女的心里,永不知疲倦,也永不会老去!
座谈期间,我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家长,也听闻了各式奇形怪状的声音:“老师,多让我的孩子在学校里干点活儿吧!在家里我实在是舍不得用他,可这样下去到了社会可怎么办呢?”“孩子退步了这么多名次,太让我失望了,太让我寒心了。”“我教育孩子没有别的办法,就是打。”“因为这孩子我快疯了,小学时候好好的,怎么一上初中就堕落了呢?”……这些声音交织碰撞着不同的教育观、价值观,过于护短和过于严苛的家长都令我十分感慨,我们班上一位刚入学时十几名的男生现在已退步为班上的倒数第三名,其父母一直以沉默态度回应老师的千呼万唤,他们不舍得惩罚孩子,没勇气面对现实;班上的另一名男生动辄对女生挥舞拳头,与老师剑拔弩张,其父母听之任之,结果是他对自己的母亲也挥起了铁拳……为什么昔日的千娇百纵换来的竟是今日的恶语相向、拔刀相见?为什么家长的养育和辛劳只换来了孩子的冷笑和白眼?是谁造就了这一切呢?
有人说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可专制不是爱,父母不能把自己的虚荣和体面承载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有生命尊严的独立个体,绝对不是父母认为的理所当然的私有财产;溺爱也不是爱,溺爱会把孩子变成不明是非、毫无担当的废人。教育应该承担起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等十八班武艺样样齐全的职能,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而光有惩罚没有赏识的教育则是扭曲病态的教育。
家长会七点钟才结束,而我的思索却不能就此轻松地落下句点。为什么持续了四个小时的座谈,竟没有一位家长问:“我的孩子在学校快乐吗?”他们只把焦点纠结在了孩子的学业成绩上。也许中国的家长、中国的老师都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失去了理想,失去了追求,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创造,同时也失去了情怀和耐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既然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读、写、算的能力才会真正体现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