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人的烦恼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时苏秦从学鬼谷子,开始时因学业不精,游说各国未能成功,弄得衣衫褴褛而不得已回家后,遭到家人万般耻笑,后发奋读书,“头悬梁,锥刺骨”,终于“挂六国相印,衣锦回乡”,读书的好处不言自喻。
我小的时候,因为家贫,常常饿肚子和遭人白眼,最渴望的就是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出类拔萃,但终究是“有那个心志,没那个天份”,于是一有不得意的时候,便往书屋里钻,借此解愁消闷。
从药伊始,伯父不仅为我找来了一些药学书籍,还给了我一本《名人中药故事荟萃》,细细读来,让我受益非浅。
书是临沂的潘兆仲先生写的,从民间的传说到古代的皇帝,从古代的中国到古代的欧洲,从封建社会到民国直到解放后,书中所搜罗的故事可谓包罗万象,这其中许多与中药有关的名人故事,不仅读了让人陶冶性情,汲取一些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浮躁的心态变得深沉,还能学到一些很实用的中医药秘方和常识,及一些养生、健身、强体的秘诀。又因本书故事性、趣味性很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除了这些,我对本书中一些中药别名的由来也很感兴趣,通过读这些故事,可以很容易地掌握一些中药的性能及用途,我因此也喜欢起一些中药别名,作为自己的笔名或网名。可惜的是,本书几经传阅,已经破旧不堪,以至到最后连封面也折掉了,我只好把它小心地用胶带粘起来。最后传至一位朋友手里,见好长时间了也没有送还的意思,但因为感情交好,自己开不了要回的口,既然都是爱书之人,我只好以书为喻,把我的第二本藏书——《道德经》拿出来相赠说:“这一本更好,您拿着看看吧。”口头上说得很大方,但心里头还是想,我那本书您都看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该送还了吧?朋友若无其事地说:“那本书还没给你拿来,这本我拿去看完了和那本一块送来。”我心里一阵高兴,嗯,总算他还没忘记了。
又是很长时间过去了,而且几次见面,书的事,朋友只字未提。我的心里又难受了,莫不是他把书弄丢了?于是,我狠心拿出了我的第三本藏书——《鬼谷子》,因先前知道传说中的鬼谷先生为战国时张仪、苏秦、孙斌、庞涓等风云人物的老师,所以特别崇拜,后在书店买了一本,谁知朋友又毫不客气地给拿了去!
吴越战争时期,传说越王勾践按照《周易》的原则行事,才得以在危难关头化险为夷,最终反败为胜。我忍不住又买了一本《周易全书》。书还没开始看,恰巧朋友又来了,我拿着书向他炫耀说:“你看,这是我才买的。”,我以为才买的书他是不忍心给借走的。朋友接在手里边看边称赞说:“好书!好书!”,说着就把书往自己的包里一放,转身走了。嗨,你说把我急得,本来让他看书的目的是想让他还书,哈哈,这下可好了,连刚买来还没看的也拿去了,看来,这书非得我开口要不行了。
当然,以上所说并非旨在挖苦朋友,本文只是借喻爱书人的心急之情而已。人在读书中受益,在赠书时结交朋友,这才是爱书人莫大的喜事。只有爱书的人在得不到他想要的书时,才是为人最大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