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生命的本能
我记起白居易的《江上送客》中的描述杜鹃名句: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为白居易的名作叫好,为杜鹃的叫声揪心,为杜鹃的命运担心。然而如此乖巧的、灵心的小杜鹃却母心全无,把儿女生在别鸟的窝里,吃别鸟的、享受别鸟的,但最后却变成杜鹃的摸样,一方面,让我见识了鸟类的阴险、狡猾,另一个方面也揭示了生命的本能。
今天我仔细的拜读了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对其中“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对玛利亚的生命概括思绪翻涌,她强调:当一个新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包含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他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新及怎样适应环境。让我们探秘到动物和人类的本能,每一种动物都有其最适合它的生长环境,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的机体特性,他在动物生存的食物链中,牢牢的稳固着自己的地位,该像小羊那样安静吃草就心无杂念;该像蚂蚁那样辛勤劳作,就毫无怨言;该像蝉那样无力蒸腾世界,就躲在树角,低声吟唱;该像狮崽老虎那样吃肉喝香,就蛮横、闯荡世界,就必须流血流泪也在所不惜。
而人生下来,也有其特有的心理规律,更有其高等动物的神秘性,例:孩子一生下来,就会找母亲的乳头允吸,恰到好处,允吸完一只,会闭着眼睛等待第二只,不够允吸,会本能的大哭。尿床了,会不停地转动身子;身体痒痒了,会不停地扭动;冷了,会不由自主的钻到妈妈的身边;高兴了,会在母亲的旁边甜甜的睡着;让更多的大人为之入迷,让更多的大人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想象。
儿童的心灵成长,既具有母亲温柔,贴心的一部分,更有父亲沉稳、坚强的性格的一面,他们的神秘性,不是一下子表露在外象中,而是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渐显现出来,有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是大人的映现,或者说是大人的范本。更有人说:“一母生十子,十子各不同”,孩子也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其外形的体现。我们不可能一概而括,对孩子的发展之秘,拟定一条所谓的路线,孩子的发展是按着一种既定的规律发展着,概而括之是:“适者生存”。
作为大人,我们无力去左右,去探视孩子的生长秘密,因为自然之神用了一种神秘的的东西把他们小心保护,只有孩子自己才能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们打开,把新生命演示在生活中。有的时候,大人出于好奇,出于对孩子渴盼的强烈,人为的预设场景,过程,让孩子违背其生长法则,背离其发展规律,让孩子拔苗似地成长,或者强迫性的让孩子生活在一种高压下,这样,恰恰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失去生长的规律,导致触礁或沉没。
玛利亚把生命归属为本能,归属为适者生存,不强求给孩子引入发展模式线路,让孩子顺应其自然之神的层层揭秘而存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一种时尚,一种跨越式的所谓进步,该让孩子享受的童真时,就让孩子快快乐乐成长;该让孩子跌倒、翻滚,自我提炼时,别一味的压缩,让孩子在体味中成长,获益,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