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删骂贴”为何赢得社会赞誉?
河南临颍县政府网站开办的《百姓论坛》上,各种投诉、举报类的“骂帖”常年不删,点击量过600万次,已成为县委、县政府问政问责的重要渠道。(人民网)
“物以稀为贵”,因为罕见,所以珍贵。我们早已习惯了政府网站上的歌功颂德,大放赞词,很少看到政府网站上的批评之声,所以河南临颍县政府的“骂贴”显得格外的珍贵,也使得临颍县政府并没有因为“被骂”饱受指责,反而因为“被骂”受赞誉。
“不删骂帖”当然需要雅量。特别是政府官员居于庙堂之上,平时被前据后恭、甜言蜜语包围,遇不到半点反对的声音,没有大度的胸怀、过人的勇气,是绝对不可能直面“骂声”,轻则讳疾忌医,置之不理,刻意回避,重则对批评者采取打压的态势,曾记得“彭水诗案”等那些因言获罪的案例,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而临颖县政府将“骂声”置于网站上,让百万网民点击浏览,足见其接受批评的坦诚和直率,胸怀的豁达和非凡的气量。
“不删骂帖”也表明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政府的形式主义、政绩工程我们早已是司空见惯,就拿政府网站来说吧,上级要求政府开设网站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快捷的听取民音,了解民意,但是大多数政府要么是开个“空壳”,应付了事,照抄照搬其他政府网站,内容几年不见更新,要么营造“和谐”氛围,制造虚假的社会稳定和政绩,将网站上的批评、质疑之声删除殆尽,相比之下,“不删骂帖”还政府网站本来的面目,将骂声公布于众,不造假、不浮夸,是务实作风的生动的体现。
不过,“骂帖”也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我们的政府工作没有做好。“不删骂帖”也仅仅表明一种态度,只有将“骂帖”作为改进工作的良言,转变为为民的举措,让“骂帖”成为民众发自内心的“赞帖”,才是政府工作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