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怀念老电影

怀念老电影

2013-10-22 09:07 作者:易水寒 阅读量:33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已经有N年没有看电影了,记忆中最后一次看电影是在几年前,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年少时,我看过无数场电影,可以说看电影贯穿了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带给我无穷的快乐。无论是露天的操场还是在电影院,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无论是动画片还是故事片,我看电影的兴致始终不减,看电影成为我童年最大的快乐。那时的电影票很便宜,不像现在贵得离谱,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看一场电影成了奢侈的消费,而且影片里所谓高科技的东西太多,什么都可以ps出来,个个都像超人一样,距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也许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那些动辄几千万的大片,我有时看了半天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现在看电影不再是我期待的快乐。

我至今依然怀念儿时看过的电影,光是片名本身就惹人遐想,富有诗意,如《秋天里的春天》、《奇迹会发生吗》、《恶梦醒来是早晨》、《爱情啊,你姓什么》等等,那时的电影距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近,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演员表演也真实自然。记忆中那时候的演员没有听说谁整过容,纯净清新,但看着一样的赏心悦目,不像现在演艺圈里一窝蜂的流行什么“锥子脸”,女演员的腮帮子削到几乎没有,脸尖得怪异,仿佛只有这样才叫美。世上的美有千万种,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范冰冰那样的尖脸,奥黛莉赫本、英格利褒曼,她们都不是所谓的“锥子脸”,但她们在逝世多年后依然为世人所崇敬和怀念,除去倾国倾城的容貌这一与生俱来的优势,她们真实、质朴、感人的表演成就了银幕上无数的经典和传奇,她们身上散发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优雅而不做作,我想这才是她们为世人怀念的真正原因。

而现在的演艺圈里,真正有演技的演员越来越少,他们忙着包装自己、推销自己,不惜重金整容,垫高鼻梁、开眼角,磨腮,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父母给他们的天然好容貌在手术刀下变成了另外一张脸,其实,对于一个艺人来说,演技是最重要的,光靠噱头赢得一时的瞩目不难,怕只怕观众最终会对你产生厌倦和排斥,那些老一辈的电影工作者,如田华、祝希娟,他们的外表在今天看来颇为普通,但他们高尚的人品,自然流露的表演,使他们成为观众心中永远不朽的传奇,还有现在的葛优,小鼻子小眼,本色出演,还不是一样赢得观众喜爱,外表的美只能带给人短暂的视觉上的享受,要想被观众永远记住,唯有好好锤炼自己的演技。

现在的电影能被人记住的很少,有时我心血来潮在网上搜索电影,但看到片名总引不起看下去的兴致,前一段时间大热的《最强喜事》,光看片名就让人觉得别扭,儿子去江油的飞天影城看了回来,眉飞色舞,说是很搞笑,却让我怎么也生不出想一睹为快的欲望,我想自己是落伍了。我对现在电影中所谓特技、所谓嘻哈风,所谓无厘头很排斥,我弄不清楚也不想去弄清楚,那些情节简单,没有什么内容和内涵的影片,在宣传上却极尽夸张渲染,看过之后却让人心生失望。

相比之下,我深深怀念那时的老电影,演绎着真实的生活,富有生活的哲理,让人看过后回味良久并从中得到某些启示,某些影片的插曲更是传唱至今,歌词优美,旋律动听,那些老一辈音乐工作者所写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琅琅上口的诗,没有很深的文化素养和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至今我尤喜欢电影《甜蜜的事业》里的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于淑珍的演唱质朴、天然,纯净、未经雕琢的嗓音,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力量,至今听来仍觉亲切温暖,仿佛又将我带回到那个难忘的年代。

我很希望现在的导演也能关注一下我们这一代人的需求与感受,拍一些真正有内涵值得一看的影片来,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近一些,不要让我们有看天方夜谭之感,毕竟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包里也有一些闲钱,也想丰富一下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偶尔到到电影院享受一次视觉大餐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关键是影片值不值得我们掏钱?

相关文章关键词

《怀念老电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