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刘华
那年三月,岳阳县一中特级教师刘华参加市政协三届二次全会,食宿在晓朝宾馆。虽然我负责会务工作,事情很多,但还是几次去他房间看望了他。当会议临近结束的头天晚饭后,我去看他并准备请他到我家吃顿便饭,聊聊师生之情,他却因事提前回荣家湾了,没想到这次竟是最后的诀别。
刘华老师六十年代初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不久赴我的家乡毛田附中执教。他的青春韶华献给了毛田的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传道解惑,可谓殚精竭虑。老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毛田也是家喻户晓。我进入中学读书时,刘华教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教语文课。那时,受“读书无用论”和“白卷”先生的影响,读书的兴趣不浓。然而刘华老师却始终没让我们荒废太多的学业。没有书本,他挑灯夜战,将中外文学的精美篇章,如鲁讯的散文、郭沫若的诗歌、唐宋诗词等,用蜡纸刻好,油印给我们。至今我的书柜中还藏着那一张张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油印教材。刘华教师擅长散文诗词歌赋,曾在各种报刊发表不少作品,《湖南日报》副刊曾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他和李欣合写的作品《毛田路上》。他勤劳检朴,堪为师从典范;他勤奋好学,每夜的灯光总是要亮到深夜;他爱生如子,用自己的满腔心血浇灌出芬芳桃李。他的名字在毛田那块土地上闻名遐迩。他只图栽培,从不索取,以至他工作了几十个寒暑,家中还是空空四壁。他担任我们的班主任达五年之久,殷殷教诲,令我辈感触良多。我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与刘华老师的教诲密不可分。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生活的呼唤,常使我有感而发,写点不像样的东西,每每送给刘华老师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地修改点评,在肯定我的努力时指出不足,并尽力推荐到有关刊物。后来,我到城里读书,曾给他写过几次信,他总是每信必复,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师长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
后来,刘华教师调入岳阳县一中,由于教学上的卓著成就,他评上了特级教师,当上了县政协常委、市政协委员。在县城我见到他时,一见面他就问我最近写了什么作品,他一直在关心着我的成长。不久后,我将我的一本小说集送给了他,老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一如既往对我的关爱。
1994年7月,我的中篇小说《真情依旧》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荷香》在岳阳县张谷英村开拍,几天后,我收到刘华教师寄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我与李啸老师常谈及你,你的电视剧可望好久问世,等待一饱眼福。因为电视剧开机,工作又忙,来回两头跑,我接信后只匆匆回复数语,表示拍完电视剧后再去看望老师。没想到不久便传来他逝世的噩耗。我的电视剧和散文集没能得到他的指教。
刘华老师倒在讲台上,他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业精力和宝贵年华。他才57岁,他去得太突然,也太让我们这些弟子伤心落泪。他逝世一个月后,我才得知消息。老师教我数载,可谓情深义重,然而在他病重住院时,没在他病榻前尽学生之情;他逝世后,也未能为他鞠躬守灵,这是我此生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