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品饮“廊桥”

品饮“廊桥”

2013-10-24 11:27 作者:花瓣雨001 阅读量:47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在这满是廊桥味道的氛围中呼吸着廊桥的声音,跳动着廊桥的脉搏,品饮着廊桥的酒吧,这里是你放松心绪的地方。让读者对廊桥的无限憧憬着。

对“廊”的记忆源于小时侯跟随大人们去颐和园游玩。

那里有闻名于世的长廊,在那精美雕画的长廊上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大人们常常驻足其间观赏,并给还是孩子的我们讲述画中那些古老的戏曲和传说。置身于画廊中仿佛在翻看一本本彩色小儿书,对于还是孩子的我们真的也算是种快乐的享受了。那些雕龙画凤的长廊既是我们对“廊”的印象和理解,对“廊”的认识也仅此而已。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部电影,一篇小说《廊桥遗梦》把“廊桥”一词推到了我们面前。在这两不同艺术表现的作品里,“廊桥”不仅止于一个地名,一个遥远国度地图上的一隅之谓。几乎在一夜间它对人们深度的影响和人们对它深度的接受,已经被全人类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情感滋养、浇灌、呵护了起来,它本身的词义赢得了延展,该书的一版再版,一印再印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

从影片到作品,从“廊桥”到“廊桥”,隔着万水千山,隔着虚幻的飘渺,我一直在品饮:黄昏老树,夕阳西下,绿波旧桥,一幢木屋,一条尘道,一张餐桌,一跟烛台,一架相机,一条银链,一张纸条,一段恋情……男女主人公把一个古老而又时尚的故事,一段至情至爱的黄昏之恋演绎的平凡而又轰轰烈烈,让人难以释怀。

捧着暴米花,喝着酸牛奶,落坐于影院,看廊桥情恋,心随主人伤,情系廊桥梦。影院、书房,没有嗅觉、味觉、触觉,我借着有限的视觉和听觉想象,回忆,感动,流泪,在虚无中流连,这多少有些隔靴搔痒的无奈。

真正引领我将“廊桥”品饮出了具象的味道,从平面廊桥前的流连到走进一个立体、复活的廊桥,是开张于2001年秋天,座落于成都西郊的“廊桥酒吧”。

酒吧的廊桥抄袭了作品的廊桥,它把异国乡村的地域浓缩到了700余平方米,又把两个汉字的21笔画,放大到700余平方米,廊桥的小桥、流水、珊瑚、木屋、阁楼、老树、秋千、云梯,法兰西、美利坚、苏格兰、西班牙等等那些遥远国度的美酒、咖啡以及热气缭绕的中国香茗,从历史积淀中穿越而来的宫廷和民间技艺。

商业的廊桥和文化的廊桥彼此之间息息相贯与律动使两者完整的构成一个生命的母体。不仅如此,如诉如泣的歌声,如痴如醉的琴声,如饥如渴的守望,如雨如雾的倾谈,如诗如画的依偎,孑身离去的背影,把廊桥词义的味道浸渍得更为多元、复杂和富于变化,像阳光、雨露和空气,无论附身在何人的身体和心事上都让人有说不出的贴切、准确、到位、自然和满足,那种润及内心、灵魂和血液的廊桥氛围,使我在那个秋天的傍晚痴迷于廊桥的词盏。

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临窗而坐,轻搅着咖啡,眼望着窗外的繁华,看云卷云舒,你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任思绪飞扬。在这满是廊桥味道的氛围中呼吸着廊桥的声音,跳动着廊桥的脉搏,品饮着廊桥的酒吧,这里是你放松心绪的地方。

终于有一天,廊桥酒吧被高楼建筑所取代,建筑意义上的两个方快字的质量重心和心灵重心虽渐渐的久远,但我心中的廊桥风采依旧。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品饮“廊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