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的师傅张晓筱(四)

我的师傅张晓筱(四)

2013-10-22 15:24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6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丝织是一门的古老技艺,丝织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结婚时如能购置一条软缎被面,那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而新房里的软缎被面总会放在“压床被”的最上面了。软缎被面,手感柔软且色泽鲜艳,是用桑蚕丝做经向、人造丝做纬向交织的一种产品,图案以龙凤和牡丹花卉造型为主。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社队企业”就开始寻求国营大厂的技术援助,聘请外地和本地的退休技术人员作技术指导。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百官大队在凤山路纸巾厂旁边也开办了一家百官镇丝绸厂。1979年百官镇丝绸厂的张永根应征入伍了,空出了一个名额,因为我母亲与他母亲是老乡又是小姐妹,於是我从百官五金螺丝厂调到了百官镇丝绸厂做了绸机保全工。我在百官镇丝绸厂拜百官四村的张晓筱为师,我的师傅是个复员军人、中共党员,长得一表人才,性格相当温和。家里是孪生兄弟,几年后被抽调到百官轴胶厂担任厂长。

当年百官镇丝绸厂的厂长是陈增海,这是一个相貌堂堂,才华横溢的帅哥,能说会道,无所不能,后来成为百官二村的党支部书记。后任厂长是黎百寿,百官一村人,是我们百官镇团委副书记,百官大队团支部书记,当年我是团支委他是我的顶头上司。百官镇丝绸厂的党小组长(相当於支部书记)贾荣夫,是百官五村人,人比较随和,喜欢喝酒,我们大家都叫他“西贝”。还有二个保全工,一个是许尧松,百官五村人,复员军人,三等功荣立者,一个是赵建庆,百官五村人,中共党员。保全工是带班师傅,每个班有十多个织造挡车工。

百官镇丝绸厂拥有24台62式旧铁木织机,都是国营厂家淘汰下来的机器,各种功能不完备,精度也不高,所以技术要求也相对低些。织机是三班倒运转,每个挡车工看管二台机子,当时的挡车工极大多数都是小姑娘,而且多多少少要有点关系才能进厂。

我的学徒生涯就是从学织造软缎被面学挡车开始的,张晓筱师傅对我真的不错!不但手把手教我学会了修理绸机的技术,而且还经常照顾我是年轻人瞌睡大,在大夜班让我去坯绸堆里睡觉,他自己值班宁可多辛苦点。

其实我的学徒生涯并不长,就正式顶岗做了保全工。

在丝绸厂当保全工讲老实话,只要处理机器故障速度快,技术稍会好些,手上的活儿能拿得起,一般就在交接班的时候给机器加加油,及时修复上一班遗留下来的故障,上班时间还是蛮轻松的。我们大多时间也是在自己看得顺便的哪位美女前晃悠,与她聊聊天帮她看看机子而己,当然也有人主动要求我们帮她看机子的。

保全工平时碰到的最棘手的事情就是织机出了毛病,看看象很小的故障,可一时间却修理不好,也找不出问题出在那里,这个倒真让人束手无策而大伤脑筋。

我刚跟师傅学保全工的时候,保养和修理织机。软缎被面使用的纬线人造丝非常柔软又经不起碰擦,所以在织造过程中,击打纬线的“皮吉”很容易将纬线擦伤,引起“轧黑”和“打白”。别看这小毛病,却是最让人头疼了。有时师傅都会对它无可奈何。我想要做个称职的保全工,关键还是要勤快和灵巧,平时多巡回几趟,发现有毛病及时处理。

丝绸厂车间里的条件应该讲是相当艰苦的,最主要的是整个车间被高分贝的噪声笼罩着,那震耳欲聋的噪声和三班倒的工作有时让人无法忍受。丝织是非常辛苦的一个工作,而三班倒的生活更是累人睡不好觉。这个工作不仅要求三班倒连轴转,还要有一定的体力。

在这样老式落后的织机上干活,很费力气,你想想看一条被面就是一幅完整的图案,所以织机龙头上的花纸板非常长,大约有一万张,也就是说,一条被面大约纬向有一万根丝组成。不时地会让人需要爬到龙头上去补纸牌、补“通丝”。这就要求做到有耐心,又细心还要心灵手巧。

丝绸厂的工作环境相信现代人现在几乎没什么人会愿意去干。

机子上的丝线很细也很柔,最常用丝的规格是20/22D白厂丝,比一根头发细的多(它的纤度为21D,D的单位叫旦尼尔,即9000米丝长重1克,为1旦尼尔。一般织物用2-3根厂丝并为一股)。

面对如此密密麻麻的丝线,在织造过程中一旦发生断丝,你必须把它理顺、打结,然后准确无误穿过钢棕和钢筘,不能有一丝错乱。而织机轧梭断头后是需要进行“穿综捉头”处理的,面对那一大把乱丝,纤纤细丝在挡车工手里灵动,要是没有相应的技巧和细致是无法完成的。

人人都说丝绸厂里女工多,美女也多,这倒没错,我进厂时几乎都还是小姑娘。不过经常上三班倒的美女们脸色多少有点苍白、无色,这是缺少睡眠。只有经历过三班倒的人才能深谙其中的滋味,那绝对不是麻将桌上酣战到半夜,或牌桌上激战到天亮的那种把黑夜当白天,把凌晨当黄昏的昏天黑地。而是那种实实在在的晨昏颠倒和精神折磨,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

我去丝绸厂的时候小姑娘很多,还没待几天食堂里烧饭的三阿姨就开始给我做红娘牵线了,介绍一位姓何的小姑娘给我,这人相貌不错、家庭条件也可以。当然还有不少小姑娘主动追求,经常会带点好菜来,有的人甚至带来家中自酿的老白酒给我喝。这时的我,经过了再三考虑,便把目光瞄向了有点家庭背景的她。说来好笑,还没有确定关系,第一次上她家是在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的状态下,跌跌充充地走到她家里;结果吐得一塌糊涂;是她娘娘帮忙打扫干净,而且又端来了一碗桂圆下蛋。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跨进了她们家、走进了她的心里。这爱,真的没理由。

对于这次婚姻我是托了不少人,对她本人我委托了厂长黎百寿,她的同学和她的朋友俞琴英做其思想工作。而对她父亲我则委托了百官大队的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张金林,一个没有读过书但记性极好,有着绝对威望并把百官大队管理的井井有然的故去老前辈。还托了另一位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老何通,一个在上堰头有相当威望,讲话相当管用的故去老前辈人家做媒人。经过五年的恋爱,在1985年元旦终联婚姻,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我在百官镇丝绸厂当了三年绸机保全工、三年布机保全工的经历对我今后的人生影响非常大,除了有一位我最为敬重的张晓筱师傅,给我以谆谆教诲,教会我许多修理机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当保全工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是我人生驿站中受益匪浅的一站。

还有是获得的经济收入也不小,在丝绸厂一年加一次工分,加分幅度比较大,没几年我就加到了十分工分,成了全劳动力。因为我不会挑粪担、撑船、耕田这些技巧和体力重头农活,这在生产队里是很难能评到的。当时10分工分在年底的劳动报酬在1.20元-1.40元左右。

1981年我参加了绍兴地区社队企业局举办丝棉织机保全工培训班;考试成绩获得了上虞第一名。

1985年经厂长黎百寿推茬,百官大队党支部发文,任命我为百官镇丝绸厂会计、宋雄雄为布机车间主任。下午三点文件到准备走马上任,没想到黎百寿厂长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第二天我就调到上虞县真美日化厂去工作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的师傅张晓筱(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