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山里的那些事(八)

山里的那些事(八)

2013-10-24 05:45 作者:平湖可人 阅读量:28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守夜

生产队的守夜活动大抵分为两个季节,一是包谷成熟的时候,一是秋收粮食归仓未完成公粮的时候。高山气候晚,包谷成熟之时已是十分炎热的夏季。队里所有的男人都得轮流守夜,特别是离村落较远的庄稼,到了成熟季节没人看管,一年的辛劳就有可能“猫替狗翻甑——白搭!”

我喜欢与队里的狗娃及叫花一道守夜,我们年龄相当臭味相投,没事搅到一起下田里捉鱼鳅,然后用荷叶包着,撒几粒盐,放到火堆里烧烤,不一会儿原生态的绿色食品出了窑,有滋有味自不待说。如果夜里感觉寂寞,三人偷偷上山撵毛狗(狐狸),毛狗肉不好吃,骚味特重,但皮毛值钱,晒干后拿到供销社能值好几元钱,相当于生产队60个劳动日的价值。生产队那些长长舌的女人,常常背后说我们的小话,狗娃几爷子是日龙日虎的料,没得那家的妹崽儿惹得起!

今年的包谷又熟了,风调雨顺,包谷个头喜人。队长会上大声武气地强调,谁守夜丢了包谷,扣10天工分!我和狗娃、叫花不敢懈怠,早早地吃了晚饭披着蓑衣上了路。生产队最远的地方叫冻沟,弯弯曲曲的小路顺着山脚蔓延,至少一小时的功夫才能抵达目的地。

狗娃在前,他手里拿着一根棍子,一路敲打两边的水草,这是一个蛇虫出没的季节,乌梢蛇、菜花蛇随时从人的身边溜过。我胆小,走在中间,叫花压后,一路有说有笑,张口肆无忌惮,不知不觉走到冻沟,在高处选一大石板,铺上蓑衣,蓝天为屋,石板作铺,三人守卫着一方平安。

到了收获的季节,从远到近的收获形式较为科学,守夜的工作逐渐轻松。等到粮食入仓之后,我们从“外勤”变成了“内勤”,生产队的“庄屋”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全村百来号人口的生命寄托于此。庄屋独自成户,一块土坝子环绕其间,外边是一片坟场,掩埋着村子里先后逝去的祖先。守夜庄屋只能在庄屋的檐下搭铺,不可能住在庄屋里,因为庄屋两把钥匙,不会给守夜人提供方便,以免造成监守自盗的嫌疑。

在庄屋守夜,我更加胆怯,不是怕强盗,倒是怕死人。月光下那影影绰绰的坟冢,成为心头的阴影。我睡在狗娃与叫花的中间,好像多了一层保护,但无论如何难以入眠,特别想到那些与死者生前经历的往事,一幕一幕的像电影在脑子里播放,而这样的恐惧往往还成为虚无的现实。一天夜里伴着狗的嚎叫,一朵朵磷火在坟场里飞舞,像无数的萤火虫提着紫色的灯笼在寻找什么,有时竟然朝着我们守夜的方向飞来,给人胆战心惊的感觉。我连忙喊醒狗娃与叫花,说有强盗偷粮食,其二人揉揉惺忪的睡眼,不以为然,说那是鬼火,于是打亮手电,一阵吆喝,果不其然,阴不如阳,鬼火就地灰飞烟灭。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着磷火,印象深刻,没齿难忘。

后来回到城里,也履行过守夜的义务,其形式与农村守夜大相径庭,但内容相仿,不让坏人阴谋得逞!

相关文章关键词

《山里的那些事(八)》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