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也有故事(八)第一次喝二锅头
中国的首都北京,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无疑是一个最神圣的地方。在上世纪的那个年代,凡到过北京,似乎就有了一种特殊的身份。如果你进了一趟北京,那么就会有许多双眼睛盯住你,还会有不少人窃窃私语:“他去北京了!”我记得还是学生时代的有一天,我们在百官电影院听报告,当年上虞动力机厂有一个姓周的工人在台上作报告,讲述他参加国庆观礼团,人们问他见到了毛主席没有,因为他站在队尾看不见,就回答了一句上虞土话:“连洋炮都属不着!”为此受到了批判,付出了昂贵的政治生命代价。
后来我在1990年、1992年、1996年先后三次去了北京,待了不少时日,便有了一种与原来不尽相同的感觉。我去北京办事,第一次是去开全国百货订货会,第二次第三次是跑上层社会。在北京,我首先接触到的是首都特有的气派,那么宽的马路,那么高的建筑,那么多的人。仅就北京的皇家建筑,光是那种气派就有着一种特别的震撼力,再加上那种大都市的市民所具有的那种气质足足够我回味一生了。作为外地来京的乡下人,我是天天睁大了眼睛看,北京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在其他城市里决没有这种感觉的。于是,我自惭形秽。
每当说起北京,我就会想起北京的二锅头。1990年冬天第一次去北京,我是与师傅王连根他们一起住在北京农业大厦。从这里出去,沿着马路走上百十米在路口就有一家小饭馆,是那种典型的北京平民饭馆,一长溜低矮的平房,里面陈设相当简朴。我们一大堆业务员都在那里吃饭,我们绍兴人是酒乡出来的,个个都是个好酒的人,“无酒不成席”无论如何也离不开酒的。第一次喝二锅头,我的师傅弄来两瓶二锅头,他往碗里倒上一点儿,然后划着一根火柴丢进去,顿时燃起蓝色的火焰让我目瞪口呆。我的嘴巴竟喊出了:“火!火!”我的面前圆桌上确实燃烧一碗火,我的这种少见多怪的模样成了大家的笑话。
我第一次喝二锅头,觉得这酒够刺激、够地道,烈酒暖胃,仰脖灌一杯下肚,再夹一筷子滋滋响的冒油的烤羊肉,“哇!”美滋美味,渗入心脾。饮至半酣,微醺并清醒着。抿一口,佳酿在口腔打转,香气钻入鼻孔,丝绒般滑下喉咙,先进大脑,嗡一声松驰下来,继而四肢发软,胸中一口郁结之气缓缓逼出。嘴上由衷地说出一句:“爽!”二锅头可不能喝得太多,毕竟是56度的烈性酒。两杯酒下肚,话就会多了起来,数杯入口,舌头就能直挺挺的了。喝完酒我们是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出门,走在北京繁华的马路上,似乎外面的一切变得更加亲切起来了。我想北京漫长的冬天,如果没有二锅头,那么肯定会显得更冷一些。对于我们这些来自江南的人,二锅头与涮羊肉是能够抵挡很大一部分寒冷天气的。
我不知道鲁迅先生当年在北京,是否爱喝二锅头?会选择哪种酒?他寄宿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时,经常“夜饮于广和居”借酒浇愁。根据他刚烈的性格,我想不会不喝辛辣的二锅头。在鲁迅先生频频买醉的那段时间所写的作品《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等许多文章,已不再像我们绍兴老酒那样绵软、温和,而是如同北京二锅头这种烈性的烧酒一样刺激。如果仅凭绍兴的花雕酒、加饭酒,上虞的“女儿红”之类黄酒,是无法使鲁迅先生爆发出如此撕心裂肺、惊世骇俗的呐喊。
北京人爱喝二锅头,二锅头是一种普通白酒,的确是大众酒,老百姓都喜欢喝。一是味道醇香,二是价格低廉。北京的二锅头有好几种,老百姓最熟悉的就是红星二锅头和牛栏山二锅头,红星二锅头简称红二,牛栏山二锅头简称牛二,大多人喝的就是这两个牌子的酒。北京二锅头虽然价格便宜,却仍然具有自己的个性和品格。它没有米酒的浓稠,没有茅台的香醇,没有鸡尾酒的烈性,没有白兰地的高贵,没有桂花酒的清芬,但它踏实、平正、家常、随意。就像北京人的性格,底蕴深厚,味道纯正,有点儿牛,还有点儿二,怪不得叫“牛二”呢。
清代诗人吴延祁有诗云:“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二锅头酒是由北京本地的“烧酒”发展而成,二锅头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那时北京成为金的“巾都”,女真族将“酿糜为酒”的技艺传入巾都,并传来了蒸酒器。到了明朝北京的烧酒酿制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始用高粱做酿酒原料,北京城郊各地都有酒店和酿酒作坊,盛行“烧刀子”(二锅头前身古称“烧刀子”)。北京二锅头酿制技艺的真正成形,还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前门外“源升号”酒坊有赵氏三兄弟,为纯净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进,在蒸酒时将第一次锡锅内放入凉水冷却流出的酒为“酒头”去掉,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经凉水冷却流出的酒为“酒尾”也去掉,掐头去尾截取第二次经冷却流出的流出的中段酒,称为“二锅头”酒。这是一种很纯净的酒,为京城特产。二锅头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酿造工艺命名的白酒。清代未期,二锅头的工艺已传遍北京各地,解放后公私合营建酒厂,通过老技师口传心授传统技艺代代传承,最后形成了“红星”、“牛栏山”两大知名品牌。
如今的北京二锅头,已不是从前的绿瓶、铁盖、红商标,早已改头换面、与时俱进了。陈酿的、经典的;蓝花瓷、红花瓷;百年的、十年的;在一应俱全之中,价格也随之飙升。但北京二锅头依然是寻常百姓的最爱,二锅头延续着北京人昨天的话题;二锅头书写着北京人的明天;二锅头已经深深地融汇于京城人的味觉之中,也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