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徽杭古道徒步游

徽杭古道徒步游

2013-10-22 15:24 作者:山兰 阅读量:39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前言

徽杭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清代著名大商人胡雪岩,少年时也曾沿着这条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艰难求生,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在浙江,上海,甚至京城都开了分号。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的鱼川,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的浙基田,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绩溪县境内的一段盘山小道,长度大约16公里,是古道之精华所在,现已成为热门的徒步游线路,吸引众多驴友和新驴们趋之若鹜。

本次徒步游,我们充分采纳了网友的建议,驱车直奔安徽,从绩溪出发,由徽入杭,“正穿”古道,真正领略了一番古道的风韵,品味了一回苦尽甘来的快乐。

正文

曾经梦过无数回的徽杭古道,终于在这个初冬的一个“艳阳”天里,真真切切地,狠狠地,被我踩在了脚下!!!那份躺在我电脑里寂寞等待了一年多的图文并茂的“徒步游攻略”,也终于得机会大显身手!!!

九点半,专车将我们一行十二人送至古道入口——逍遥河水电站。扔下所有赘物,我们轻装上路。即将踏上征程,可是我们心中却有几分忐忑。崎岖的16公里山路,据说一般游客要在山里住一夜玩两天,而驴友们只需走四小时,不知作为“登山队员”的我们,将要走多久?

古道始终顺着山势在峡谷里蜿蜒。右侧,有溪涧相伴,涓涓细流为我们一路奏响着“勇者进行曲”。两边,是原始山林,深秋的墨绿中夹杂着浓淡不一的棕黄,野核桃树已落尽了枝叶,树下一地枯黄。大山很安静,听不到人声,也没有导游解说,唯有鸟语唧啾,山泉叮咚,一切都是未经人工雕琢的原生态。山里气候独特,向阳处,阳光直射,运动加上曝晒,令人彷如置身酷暑天。背阴处,野风微拂,凉爽宜人,稍站片刻便觉阴冷。途中,时常路遇成队的驴友们,或像我们一样从绩溪“正穿”古道,或自浙江“反穿”而来,一个个无一例外地,都背着高过了人头的鼓鼓囊囊的背包——他们是备着帐篷要在山里露营的。老高眼馋他们的装备,我却十二分佩服他们超强的体魄和勇气。

从逍遥河水电站往江南第一关,是一段连续攀升的上坡路,左边峭壁,右手峡谷,景色别致。古道是直接自巨岩上开凿而成的石阶,没有栏杆,狭窄而古朴。行走其间,我们还遇见了三两位手牵骡子的村民,狭路相逢,我们只能侧身让道,目送着它们一路大摇大摆而去,于是脑海中很自然的浮想联翩,似乎古代的马帮商队又打身边经过,彪悍粗犷的男人,赶着驮满货物的骡马,马鞭声声,驼铃叮当,一路绝尘而去……。曾经,他们就是在这条古道上来来往往的。今天,我们终于也来了!心情不由一阵激动。可是连续攀登,再加“日光浴”,行不多久,我们就气喘如牛,大汗淋漓,直接担心起今天是否能顺利走出去。

越过江南第一关之后,是一段平坦的山间泥路,我们得以边走边调匀气息,眼睛也有机会神游了。路边山坡上,有村民垦出的小块良田,种着青菜、萝卜等绿色蔬菜,这些“高坡植物”,嫩嫩的,肥肥的,除了令“城里人”眼馋之外,更让我们操心起这“浇灌的水从何来”。经过一座“施茶亭”(简陋的凉棚,供路人歇脚,据说古道上每隔一定距离便有一个),有人在售卖自制的赤豆汤、茶叶蛋、竹签笋之类的小吃。我们才刚“启航”,饿、渴、累的感觉尚未出现,于是不敢停歇,穿过亭子继续前行。

十点半,到达黄茅培,野猪的计步器显示已走了三点七公里,那应该已走过了古道的四分之一路程。可是当我们穿过横跨古道而建的“翠竹山庄”时,门口的老爷爷却说“到蓝天凹还有十六七公里的山路”,到底孰是孰非?搞得我们一头雾水,心里更加焦急。继续前行中,小路摇身一变,成了开阔的机耕路,泥塘边看得出有车轮压过的痕迹,可路面却布满砾石和碎石,我们得更谨慎行走。路边的荆棘丛中,居然有野草莓哎!阳光下红艳艳的,煞是惹人。忍不住伸手摘来,可是味儿酸酸的,远不及咱穹窿山的野草莓滋味赞。前方的路出现岔道了,手中的“攻略”告诉我们:往左是清凉峰桥方向,依旧机耕路,平坦,但绕道;往右是羊肠小道,需跨过谷底的独木桥,再翻越马头岭,难行,却是捷径。两路都汇合在下雪堂。经过商量,大家一致选“捷径”。事实证明,小路难走(差一点让陆太太摔跟头),但确是捷径,几位装备超重走“大道”的驴友已被我们远远甩在身后。

十一点半,到达下雪堂。路边出现了“攻略”上说的“水云间”客栈;沿着路边标记,往右绕过一个山头,还有网友热荐的“逍遥人家”,都可供吃住。众人停步,开始纠结午饭问题,经请教村姑,得知再走约半个时辰就是“蓝天凹”了,于是大家决定继续前行。

穿过下雪堂为数不多的几座建筑物,又是连续的上坡路,行约十分钟,半山腰出现一排五六间平房,“庆华客栈”四个红字(没听说过,许是新开的)醒目地刷在白墙上。一步跨上门前的水泥平台,队友们不约而同入屋搬来了板凳,于是喝水纳凉的,敲腿捶背的,晾晒湿衣的,一个个都坐下赖着不走了。那个不擅招呼客人的老板娘慢吞吞自屋中走出,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第一笔上门生意。在等待他们一家三口手忙脚乱准备午饭的间隙,队友们收获了两桩“乐事”。一是亲自动手去地头拔来了鲜嫩水灵的大青菜,并在冰冰凉的水龙头下洗碗洗菜,甚至在厨房间里帮忙切菜配菜,过了一把“农家瘾”。二是尽情涂鸦留下了自己“飘过”的痕迹!在客栈唯一一间包厢兼客厅的三面白墙上,过客们用老板娘提供的水笔在白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个性签名。面对这一奇思妙想的创举,百度也一时兴起,跃上板凳,将我们的“朝阳”队徽“挤”进了字堆里;“秋入古道笑林间,小歇农舍话悠闲。灶前闻得土菜香,醉山乐看十二贤。”子竹兴之所至,脱口成章,如此应时应景佳作,自然也应堂而皇之地登上“文化墙”。开饭啦!十二名队友将简陋的小桌挤得满满当当,没有山珍海味,只有清炒土豆丝、青菜、南瓜丝……几样小菜,两只土鸡,似乎土得不能再土了,却是“绿色”得不能再绿色了,还是自己亲手准备的呢,因而备受青睐。

庆华客栈所在处,约海拔九百米高度,往上再爬半小时,经过“上雪堂”,就到海拔一千零五十米的“蓝天凹”了。而蓝天凹是古道的分水岭和最高点,我们从鱼川一路往上攀登,历尽艰辛到达蓝天凹,再往东就是省心省力的下坡路了。

下午一点,我们再一次出发了。原以为补充体能之后的我们会更加抖擞精神,可事实证明这个想法错了,这短短的半小时是真正的“黎明前的黑暗”。山路更崎岖,更陡峭了,午后的阳光也更热烈了,每一步颠簸,都能感觉到肚子在沉沉地往下拽。汗水重新打湿了刚晒干的衬衣,风一吹冷冷的,这让我万分后悔,没能如平日登山一样地穿好全套运动服;双脚仿佛被灌了铅一般的沉重,眼看着队友们一个个都跑前面去了,我只有咬紧牙一步步向上挪。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强挺住哦!你看人家陆太太,论年纪比我整整长了十岁,平时也从不登山,却能一路领先,咱可万万不能给登山队丢脸呀。

一点半,传说的蓝天凹终于出现了!登顶的刹那,眼前豁然一片开朗。两侧紧逼的大山隐去了,脚下是开阔的草原,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只感觉人的胸怀瞬间扩展!浑身的疲累也突然间杳无踪迹!举头望天,天空蓝得通透;转身四顾,山坡上驴友闲坐悠然。“啊!蓝天凹,我来啦!我终于来啦!”梦中的古道终于被征服在脚下,我忍不住放声高呼。“我也来啦……!”山那边传来驴友的回应,声音里满怀激动和豪迈,一如我此刻的心情。

下山啦!我们穿行在松柏林间,阳光没有适才的热烈了,树林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阴凉,目的地即将到达,这让脚步变得轻松欢快。小道上,落满一层棕色的松针,踩上去软软的,让我忍不住想要伸手捡拾,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我,对松针可是有深厚感情的哟。

二点半,到达永来村古道出口。粗略计算一下,我们九点半上路,十四点半出来,扣除一个半小时午饭时间,我们仅花三个半小时就走完了徽杭古道!这样的速度,可以与驴友一比高下喽。可惜的是,由于赶路,我们错过了沿途的风景。这也是一个教训。若明年再来,我们定要讲究团队精神,相互照应,你追我赶的方式切不可取。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徽杭古道徒步游》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