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也说子女教育

也说子女教育

2013-10-24 07:13 作者:南方 阅读量:35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偶尔听到这样一句话,说:“从小娇惯的孩子,长大之后不懂得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这句话立马便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原因自然是因为自己从小就是一个被娇宠坏了的人,而长大之后的自己,好像也真就不懂得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呢!

在当下的生活中,子女的娇生惯养已经是司空见惯而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了。哪个父母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个宝似的捧着呢;更何况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与隔代子孙的天然亲切啦!实在说来,娇惯子女在当下的生活中确实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事情。许多的教育学者在对孩子的物质娇惯上面表示出了他们的担忧:以为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实在会把孩子娇惯坏了的。而培根对于教育的看法却是这样的,他说:“父母对于孩子的零用钱吝啬,是一种有害无益的错误做法,这会使他们变得卑贱、学会投机取巧,与下流人为伍,会使他们后来有钱时沉溺放纵,因此父母对子女严格管教,而在金钱上却不妨宽松些,这样会获得最好的效果。”每当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总是默默地感谢着我的养父母,因为他们从小给予我的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让成长起来的我在面对金钱和诱惑的时候,总是能够淡然处之。在我的思想中,总是以为能够有吃饭钱就算富裕了,多余的金钱对我来说像是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另外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于教育则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试从我们的百姓中喊一个过路的,说道:“啊,多么博学的人!”又喊着另一个人:“啊,多么善良的人!”人们一定把他们的目光和尊敬一齐转向第一个人。得要有个第三者喊道:“啊,这个蠢材!”我们或问:“他懂希腊文和拉丁文吗?他写诗或散文吗?“但他是否贤惠(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却并没有人问到。我们应该问,谁知道得最好,而不是谁知道得最多。”人们总是看重一个人的才学,而忽略了一个人的善良,这是多么普遍而正常的事情啊!可是,众所周知,再好的才学,如果没有道德来作为承载的话,一个人的才学越好就越危险。我们倡导“以德治国”,这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可是,“以德治国”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难道要从一个准备培养的干部身上入手吗?我想,“以德治国”应该从孩子的教育入手,这样的话,出现贪官和卖国贼的可能性会要小得多。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从幼年起养成的习惯。”(培根)因此,对于子女的教育,并不在于父母是否让孩子去上奥托,更不在于一个孩子是否能够解答奥数的难题。在我看来,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并感化他们的心灵,以使孩子拥有一颗善良而完整的童心。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一般不宜过多干涉,但是,如果他并不是一个在某一方面有着特别突出表现的孩子的话,父母则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来弱化孩子的爱好;因为比起一个一事无成的有着爱好的人来,能够在平常事物中处理好具体事务的人是更为妥帖而实在的人。

偶尔,我会有点浪漫主义倾向,会在心里想:“假如我有一个女儿的话,我会带他到小溪边去玩泥巴。”而且,青春时节的我,确实经常带着我二哥的女儿到一条小溪边去玩泥巴。可是,现在成长起来的侄女明显地有着比较散漫而善辩的性格特征,而侄女的另外一部分显得早熟而稳重的性格特征却来自于二哥“棍棒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一般而言,父母双方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上,最好是保持相对的一致,如果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完全不一致的话,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多少会有一些分裂的性格特征,最轻微的也会是在面对是非问题的时候,他会在心中没有属于自己的观点,面对事物永远都会持有不置可否的含混态度。

一个孩子会成长为怎样的一个人,我想,这和教育体制密切相关;但更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则取决于他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毕竟,比起一个人的习惯来,其他的东西显得并不重要的。

相关文章关键词

《也说子女教育》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