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学
编者按:“依依仙师情,漫漫文学路”。在欲横流的社会,纯文学的作品太少,而那些能真正反映乡土的文字更是没有多少。很多作家在面对当今多样化的人生观念和视野的追求面前,选择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去迎合我们的眼球,所要面临的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对一个写手来说,在思想与情感的重重矛盾中写作着,一方面要发掘出现实与过去的差别,一方面要让人牢记古老的乡土传统。好文章拜读并推荐,欢迎来稿。
真正的文学
文/雾海凝眸
一个对文字不想舍弃的人的梦想不应该只是迎合杂志报刊的趣味而应该是把自己的内心的感触与思想毫无保留的献给读者。以前我一直想迎合杂志来投稿,但结局不好,越来越没有信心,于是想通了,被流传的文学未必是好文学,而被禁锢的文学未必是差文学,因为文学是有影响力的,需要被监督的,一篇文章对思想的作用可深远可肤浅,但有些家伙为了杜渐一切星星之火,对说真话的文学百般阻挠,于是流通的文学基本上属于假大空,而说真话的文学象悬崖边松一样,寂静的站着,任厚厚的雪覆盖,任凛冽的风肆虐,格外的孤寂,但思想是不会被消灭的。
失去文学的目标已经好多年,虽然写了一篇又一篇,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为了什么,稿费挣不到,更别说名望,没有目标的文学人就象是天空的云一样没有根基。也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文学,总是在探索,但难求,总是在拷问,但迷茫。但逐渐懂得,人生在于痛快,文学也应该痛快,遮掩的文学有点做作,说真话是一种态度,更是痛快,文学没有真话的土壤等同心灵上没有信仰一样干瘪。
喜欢鲁迅,因为他敢于说真话,一些见解象一把匕首直插入统治者的神经,他的思想直到如今还是令好多作家无法超越,人性解剖的深刻,封建社会理解的入木三分,对老百姓苦难的同情,这些都在鲁迅的文章中体会到。但如今的文学,缺少振奋人心的力量,没有思想,没有灵魂,象一个作家写道:不无病呻吟就写不出文章。这个奴才的时代的因是造成文学奴才的果,自私的体系造成了狭隘的文学范畴,麻木的灵魂让文学的甘露逐渐消失在苍茫的时空,无能的大众缺少火眼晶心的本领来滤选优秀的人才造成天才作家的消亡,于是文学的花园里一片残垣。
我已经人到中年,人生之路的坎坷让我体会到让一个肤浅灵魂进化到一个深刻的灵魂,这条路很长很长,也很难很难。人性中的兽性、人性与灵性是有些互相抵触。没有灵性的,自然动物凶猛,兽性实足。而文学等艺术尤其需要灵性的复苏,但在一个普遍兽性的环境,你灵性的开启等于在野兽群中做了一只羔羊。羔羊的命运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努力让所有的野兽接受羔羊哲学,从而太平盛世;另外一种就是你无法改变狼的习性,无法改变吃人惯性,于是只能等待机会在尖利的牙齿没咬到你之前纵身一跃,到达一个没有野兽没有狰狞的地方,只有牧场与星光。但可惜的是,兽性是无法避免的,而灵性是需要天赐良机,需要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当你的脚一点点跨向深渊,突然头脑中电闪雷鸣一下,你终于象伟大的苏格拉底一样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从而在野兽之中,你的怜悯从心底升起,即使象基督一样被人搞死,也想说: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
一篇文章有它的结尾,人生有他的结尾。或许一个喜欢文学的青年在自己人生的结尾总结不应该说自己写了多少文字,发表了多少作品,而是他说了多少真话多少思想。同样,一个作家的价值应该在于他写了多少真话,揭发了多少真相,而不是为了上几本杂志而满篇胡言乱语,构造一篇篇虚伪的爱情故事来挣一点晚上去夜总会给小姐的小费。当一个爱好文学的人突然醒悟自己迷乱的人生来自于社会残忍自私狭隘的价值取向,来自于对真理的践踏与控制,他或许在一个无人打扰的夜晚跪倒在自己苦难的灵魂与苦难的肉体面前忏悔,他终于明白在一个魔鬼出没的阴森之所,一个说真话的作家是可以被比喻成一个太阳,因为真话是热爱,热烈,把黑夜照亮成金碧辉煌的宫殿,只有在灯光里,一切的受难的灵魂才能挣扎的站起去呼吸天庭的芬芳。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