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之感慨
生活在城市里,爽心地用电享受着现代的文明。可是有一天突然停电,真的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少却了许多情趣。
5月30日上午十点多,我刚起床正开着电脑,忽然停电了,不能玩电脑也看不成电视了,连想捧一杯热茶读读书都成了问题。
我不想这么无聊无趣地待在家里,赶紧穿好衣服出门去,我走下扶梯发现电表上贴着一张黄纸张,上前一看,呵,原来是欠费停电通知书,上面写着欠费34.28元。
我懒得去银行就在附近网吧上网时打了个电话给小荣,让他去缴清了电费。晚上回家,发现还没有来电,情知不妙,我无法适应没有电的生活,只能去宾馆开了房间。
次日我研究了一番电费缴款通知单,上面有个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电话95598,接线员倒是挺热情态度也很好,她告诉我要去曹娥开发区通江路电力公司营业厅办理复电手续。
于是中午十二点我去了,正巧营业厅经理也在,非常友好地给我办理了复电手续。
下午我忙于自己的事体没回家,只打了个电话让小荣回家看看有没有通电,他说还没电,那我只能继续在宾馆又住了一个晚上。
今天回家还是没电,这让我有点不高兴,于是我打了95598,这位接线员比较负责,她去落实后,马上打手机告诉了我,电在昨晚已恢复。
我说“没有啊。”
她说“你下去看看,电表边上的开关有没有扳上。”
我放下手机下楼去看了,果然是开关没扳上。这次停电真的把我折腾了够呛,我为95598服务台接线员的服务态度叫好,我也为这位拉闸停电的电工缺乏人性化服务要骂人。
我从网上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停电英文名称:interruptionofpowersupply定义:中断对用户的供电。
《供电营业规则》第六十七条规定:“除因故中止供电外,供电企业需对用户停止供电时,应按下列程序办理停电手续;……3、在停电前30分钟,将停电时间再通知用户一次,方可在通知规定时间实施停电。”
也就是说,供电部门要停我的电,应该在停电前的30分钟打个电话通知我,或者上门按一下我的门铃,看家中有没有人。
还有恢复供电后也应该把开关扳上,才能算作供电,供电部门的电表箱我们是不懂的,也不会随便去碰的。
没有及时缴纳电费是我们用户的错,但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电老大”派出来的电工如果能讲点人性化不是更好吗?
如今突如其来的停电,会使家里的电脑、电视、电灯一切家用电器都变得没有用,什么事也做不成。家中漆黑一片,会让人陷入一种无边的黑暗里。
我想起了那些儿时的往事,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们百官人对电工向来有句老话叫作:“大师傅荡荡,小师傅强强,电灯乌乌亮亮。”停电是家常便饭。
其实,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电对我们百官普通人家的作用也仅仅是照明。那个时候我家的三间低矮平房里,除了每间房有一个电灯泡外,就没有了与电有关的用具了。
当年电灯泡使用的最大功率是40瓦,一般家里使用15瓦(我们百官人叫作15支光),后来一度还流行过8瓦的茄子灯泡。
当时的停电对我们百官人来说,带来最不方便是两件事。
第一是在厨房,不得不点煤油灯(我们百官人也叫洋油壶)或蜡烛来做饭烧菜,那轻轻摇曳缓缓移动的火光中,黑暗的家中的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
第二就是上厕所(我们百官人也叫茅坑),黑灯瞎火地踏上料缸座椅或坐在粪缸沿,都有不雅的尴尬事情发生。
还有没电就没有文化娱乐活动,人们下地收工回来,只能早早地上床去睡觉了。提倡计划生育的马寅初老先生曾经认为,就是因为中国农村没电,人们很早就睡了,所以生育没有节制。
那时家里穷,为了节约买洋油壶的钱,我们往往就自制煤油灯,空玻璃瓶里装上煤油,用一股粗棉线从瓶盖中间戳上一个小孔穿过去,制作非常简单,使用起来却十分方便。
家中点上好几盏煤油灯,一盏放在厨房,照亮着让母亲为我们炒菜做饭,厨房里飘出一阵阵饭菜香味。一盏放在堂前客厅,我在灯下做作业,一不留神头发就会被火苗燎了,发出一股烧焦的刺鼻气味,但我把煤油灯向远处挪一下继续做作业。
直等到母亲喊:“吃饭了。”我就会把两盏煤油灯都放在堂前客厅,屋里顿时变得明亮了许多。一家人聚到这小小的煤油灯下一起吃饭的情景,曾让我十分的温馨与幸福,那时候我们真的很容易满足!
过去的煤油灯已经成为了老古董,而对于电,如今我几乎一刻也不能离开了。当年煤油灯下的温馨,已永远定格在我脑海中留在了我的心底而无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