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饭煲想到的……
我的家中电茶壶已用坏了二个,电饭煲也用坏了二个,丢在附房不管了。可刚从“万和城新一百”买的电饭煲又坏了,前段时间好不容易发了兴,专门拿到金渔湾去修理,懒得去拿,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才取回家,遗撼的是还不能使用。
面对这堆报废的旧家电,真是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很象“鸡肋”。昨天我去楼下的菜市场买菜,看到有商家摆着摊位以旧换新。我上前随口一问,得到了满意的回复,于是我动了心,下了很大的决心,从附房找出一只旧电饭煲和电荼壶。电饭煲抵了30元,电荼壶抵了6元,买了一只新的电饭煲。
电饭煲的外壳是白色的,上面画着美丽的花,有红的,有黄的;它还有一双一红一黄的“眼睛”,红色下面写着“煮饭”,黄色写着“保温”;下面是它的“嘴巴”:它一直吐着“舌头”。如果要煮饭了就按下“舌头”,好了后它就会自动跳上来。
自从使用了电饭煲,烧饭确实方便多了,煮饭、熬粥、煲汤、炖肉、蒸食用处着实不少。电饭煲也称电饭锅,是家庭中最常见的电热锅具之一。它操作简单,使用时安全可靠,而且煮好的饭不焦煳、不夹生、不粘锅还易于清洗,由于电饭煲有自动断电装置,一般也不用人去专门照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每当我看到电饭煲、煤气灶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时,不禁想起了过去的时光。回忆我的童年时代,家里一日三餐全靠烧柴灶,灶间里是一具二眼柴灶,还有汤罐。每当烧饭之时满屋是烟,由于经受了长年累月的烟熏,整个灶间都是乌黑一片。
后来改成了风箱灶,风箱可以让柴草燃烧到了极致。每天早上,家家户户屋上炊烟袅袅,冉冉升空,家家户户的风箱“呱嗒呱嗒”拉成一片声,好似一首动听的乐曲,那是我们百官的一道独特风景。晚上,烧过火后,就用汤罐里的热水洗脸泡脚。
再后来我们百官改烧煤球炉了。那时的煤球是扁圆形的,比乒乓球略为大些。烧煤炉最麻烦的是生炉子,但每天又是必需要做的事。为此,家里得准备一些引火木柴。生炉子也不简单,不仅要受烟熏之苦,有时没弄好会白白浪费了引火柴,炉子却生不成,只得重新再生一次。生炉子还要有一把扇子扇风,大多家里专门用来生炉子的那把扇子,一定比电视中济公和尚手里的破扇子好不了多少。那个时候,每家门口放一只冒着浓烟的炉子也是我们百官的早晨的一道风景线。
1972年开始推广使用蜂窝煤饼,火头比煤球旺多了,而且封火比较容易,只要在炉子上盖一块中间有一小孔的铁板就行了。这样,炉子就可以封过夜,第二天一早打开就用,免去了每天生炉子的麻烦,这也算是一种生活进步。而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一本煤球供应证是我们城镇居民家庭很重要的证件。
1990年开始我家使用了罐装液化气,我们百官人习惯叫作煤气。当我第一次拧开阀门,灶具上燃起的蓝色火苗时,炉灶随时可用,火焰可大可小,使得烧菜煮饭变得非常方便。因为有了配套的脱排油烟机,厨房里不再有油烟怪味,变得洁净卫生起来。这才真正是一场厨房革命!
随后,电饭煲又成了厨房的新宠,而电冰箱则成了厨房的新秀,微波炉、电热锅、电磁炉、电烤箱、电焐窠、电热水器、电水壶、消毒柜、粉碎机、榨汁机、豆浆机等家用电器接锺而来,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水平的大大提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让人们活得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