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荡(4)
芝麻荡(4)
采育场是当时林业、森工,行业一次资源耗用,人员配制,以及行业体制等多项转向的挑战,试点成功失败与否直接影响到下步实施与推广。
七十年代中期的芝麻荡——采育场。技术人员在父亲的带领下,走遍了大江南北博取众长从中吸取经验,根据本场实地土壤,引进良种,科学育苗。经过几年的苦战,砍伐,栽植,培育,以及对劣质山梁的技术改造,满坡已经是葱绿一片。
在一片喝彩声中,芝麻荡迎来了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际。莅临来指导的,参观学习的,拍摄宣传的,旅游观光的。。。。。但在我记忆里,映像最深、最敬佩的是位海军军官。
他叫雷宏,当时我称他为叔叔,其实就大我几岁,只是过的很苍老。身材魁梧一身白色海军制服,英俊箫洒,精神而又焕发。他的到来吸引着我这个大山里长大的女陔,特别爱看他那张古铜色脸膛。后来我参加林业工作了,他还要我叫他叔叔,我开玩笑的说:美死你啦!
雷宏是一位有文化,有修养,年轻的海军军官,也是一位北方大兴安岭森林,大山的儿子,很小就参军入伍。听父亲说,雷宏在部队很得首长们赏识。父亲没有文化,对读书人特别器重。在业余谈吐中雷宏提倡:“让放假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必要的劳动。”后来,父亲采纳了他的建议,将放寒假,暑假的大点孩子组织起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既能锻炼自我劳动的本领,也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建议很快很到实施。
暑假里的劳动多数是上山砍草。那时稍大一点组成一队,小一点组成一个队。场里专门选出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带领着我们大家上山抚育(砍草)。大组出勤一天是一块二元,小组出勤一天是一元。我是在大组里。负责我们是张爷爷,他性格温和,说话总是不快不慢,对我们上山要注意的事项总是挂在嘴上,不厌其烦地说,遭遇到蛇,蜈蚣,蚂蚁,蚂蟥,最多的蜂窝,应当怎样即时自救等等常识,我们常常是边听边丢脑后。配发的防暑的药,防蛇的,以及清凉预防药也不带在身上,时常突发遭遇袭击后,山上是嚎叫如雷,也总是让劳动方正大乱。张爷爷此时就忙不过来了,要带着被咬同学下山就治。此时,我们可就乐了,尽情戏嬉闹吧,反正小队长的话没人听。今天的一块二来的好轻松哦!大家嘴里不说,心里一个个在偷着乐。待第二天上班,张爷爷问小队长:“昨日下午为何工作进度这样慢?”队里鸦雀无声。别看我们说归说闹归闹,张爷爷话我们还是要听的。张爷爷提高八度的嗓音:“今天上午不休息了,把昨天没有完成事情做完,完成不了中午不要回家吃饭。”“啊!。。。。。”一片喧哗声。于是,大家敢紧正是劳动,生怕今天劳动不完成没了一块二啊!
劳动是愉快的,也是最能锻炼人的吃苦耐劳精神。那是我最难忘一次经历,在我砍草过程中不小心碰动了黄檫树上大球状黄蜂窝,足足有一寸多长的黑黄蜂将我的头顶蜇咬,一时痛昏晕厥过去。当我半醒悟时,我已经趟在卫生所里,母亲坐在我床边。听赤脚医生说,咬的蜂,就是人们常说“牛蜂子”(意思是那蜂特毒,民间常说:“三个牛蜂咬死一条牛”)好在年纪轻抵抗边强啊,才没有怎样,经过三五天的打点滴,好不容易让浮到胸脯的肿以及内在毒气消掉一些,但,我的头顶却留下了板栗大永久的头孢。
当我成为母亲的时候没有忘记,那个头顶上的孢,她时常提醒着我,艰苦的环境,艰辛的劳动,是最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于是,我毫不迟疑将六岁儿子带到乡村,让他幼小心灵多一点农村大山里苦孩子的心迹。
从芝麻荡走过的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个年代一种——艰苦卓绝,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劳动正是当是最有力的体现!
而今,时光荏苒!
岁月如歌,飘飘然然;
岁月如水,涓涓流长;
岁月安好!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