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谦让
一个朋友说起和他相关的一个生活瞬间,朋友的述说让我陷入到有关谦让的思考中去了。朋友说:“昨天,我和女儿站在路边打车,当一辆出租车看到我和女儿招手打车的手势停在路边的时候,我便和女儿朝着出租车跑去。可是,突然我却停下了奔跑的脚步,女儿就问我:“妈妈,为什么不跑啦?”我当时看到另外一个人也朝着出租车跑去,于是便停下了奔跑的脚步。对于女儿的疑惑,我只告诉女儿说:“没什么。”可是我心里想着的却是:如果我跑过去,那么,双方就会因为争着要先走而发生争执,结果只会是弄得双方都很不愉快,破坏了一天的好心情。”
这个朋友的思维是如此的有趣,他的讲述让我也不禁从内心产生出些许的愉悦感来。可是,当我们会心一笑之后,我的内心却生出了一点很不舒服的意味来。起先,我不知道我内心的这点不舒服来自哪里,可是,后来我搞清楚了,我的不舒服就来自于朋友不经意间说起的这个打车的瞬间。朋友口中述说出的场景,在我的脑中演变成了一个和谦让密切相关的问题。
谦让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的典故,被历代的读书人反反复复地引用和传诵;就是在民间,也有着“要得好,大带小”的俗语流传。而在生活中呢,谦让的声音也都是随处可闻的。我至今仍然记得我曾经生活的那个小镇上,每天都有一个卖蜂窝煤的老头,当他拉着煤车从小镇宽阔的马路上经过的时候,总是大声地喊叫道:“车走也好,人行也好: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喊完这个口号之后,他才又拉长声音发出:“风华蜂窝煤”的叫卖声。在我的理解中,这个卖蜂窝煤的老头,无形中就在做着一个公益性的谦让广告,通过这个特殊的公益宣传,小镇上生活的人们也就知道他是卖蜂窝煤的了,而且也知道他所卖的蜂窝煤的质地是好是坏了。这个老头的蜂窝煤特别好卖,总是很快就卖完了。可是,奇怪的是,拉着空车行走在小镇上的老头,一样会习惯性地将那句公益性的广告词大声地喊出来,当有人听到他的喊声要向他买蜂窝煤的时候,他却说:“卖完了。”这个时候,买煤的人就会笑着冲他说道:“都卖完了你喊什么嘛?”老头对于别人的问话,只是憨厚地笑笑,说道:“明天最先拉来给你啊。”然后,就又高声地喊起他的口号来了。虽然总是有很多的人听到他的喊声走出家门却没有买到蜂窝煤,但是,却很少有人会对他的叫喊声进行斥责的。没有人追问过这是为什么?但现在我搞清楚了,那是因为他所喊叫出来的声音是美好的,是和大家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而且这个声音明显地包含着谦让的内涵。
生活在昆明的我,每天走出家门便能在马路的十字路口的广告牌上看到一个非常温馨的显眼广告:“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礼貌,人让人一份和谐。”每当我看到这个广告语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感觉无比的温暖,以为生活在这样一种谦和忍让的环境中真是很美好的事情。可是,真实的情况怎样呢?真实的情况则是随处可见闯红灯的人和车,似乎快节奏的生活都让他们来不及顾忌红绿灯的管制了,哪里还顾得上谦让的事情。
进入社会的工作环境和竞技场,则到处都是一派明争暗斗,奋勇向前、“比学赶超”的热闹景象,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孔融让梨的典故。诚然,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潮还是值得提倡的;可是,我想,无论如何,谦让作为社会公德的那一部分,却是完全有必要保留并值得赞扬的。
我们是一个有着孔融让梨的古老民族,并不是那个发现了新大陆却把当地居民最终变成奴隶、甚至是将其赶尽杀绝的侵略者。因此,由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有关谦让的优秀品质,还是有必要适当地加以提倡和重视的。毕竟,生活在一个有着谦让的生活环境中,是更符合我们的思维模式和道德准则的。因此,在有着谦让的氛围里,我们总是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来——正如同我在听完朋友的叙说之后心间有着舒服的愉悦感,就如同我在想到那个拉蜂窝煤的老头喊出的口号时,内心总是会泛起某些美好的意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