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警报山”的由来

昨天的百官:“警报山”的由来

2013-10-23 17:15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4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今天的上虞博物馆座落在喧嚣的百官城区“警报山”的山巅,那宽大的台阶从山脚两边迤逦而上,直达山顶的馆舍,山上花木葱郁,环境幽雅;山下人群车流在人民中路穿梭不息。现在很多身居百官的人只知道这座山叫“警报山”,其实“警报山”老辈手里是叫“凤凰山”的。

据俞才丰老先生介绍,解放初期国民党的飞机经常来到我们曹娥江上空进行轰炸,为了能及时地进行预警,在1952年解放军防空部队的二位干部在俞才丰的陪同下踏看了百官的地势,最后选择了“凤凰山”。就在这山上设了一个警报哨所,之后大家开始称呼这座山为“警报山”了。后来在“文革”中,“凤凰山”上又按装了一个防空警报器,大家更是习惯地把“凤凰山”叫作了“警报山”,一直流传沿用至今日。

从1949年4月底至7月上旬,前后仅两个多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席卷了整个浙江,先后歼敌5万多人,取得了解放浙江大陆的战斗胜利。国民党军队纷纷逃到沿海岛屿,1949年7月国民党组成了舟山防卫司令部,以石觉为司令,周品副司令,增调兵力,加强防务。当时驻舟山群岛的国民党军共有4个军13个师,加上杂牌部队,总兵力约6万人。到1950年4月,增至5个军16个师,共约12万人。

他们构筑复杂、坚固的防御工事,组成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妄图凭借海上屏障以重兵驻屯固守顽抗作最后挣扎。他们不断派出舰艇,对我沿海进行骚扰和炮击,还经常从定海、岱山二个机场出动飞机轰炸沪、杭、甬大城市,也频繁飞到我们百官上空对甬百公路和曹娥江渡口往来的车辆、船只狂轰烂炸甚至投放细菌弹。

1950年1月10日,百官的天空中突然从远方传来了飞机的声响,飞机越来越近,飞机声越来越响。国民党的P-51、B-25型飞机又飞到了人们的头顶上,飞机飞的很低,闪着银光,盘旋在人们的头顶上,搜索着曹娥江渡口上的目标。

那震天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听起来特别吓人。这时候紧急的报警锣声在百官的三里长街敲响,很多店铺关了铺门,许多人在街上乱窜,不知怎么办?

国民党的飞机盘旋不久后就开始对曹娥江渡口俯冲下来,先用机枪疯狂扫射,接着就投掷炸弹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大地在剧烈震颤。敌机不断在上空盘旋、俯冲、投弹。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当国民党的飞机马达声远去,警报解除后,大家才从惊魂落魄中清醒过来纷纷从藏身之处出来,只见百官街上一片狼藉一个个被炸弹炸起的大坑,上堰头的寺桥和6间店铺被炸毁,炸死居民19人。

其中炸飞的衣服碎片和残肢碎肉还残存在树干和枝叶上,东倒西歪的民房废墟还在冒着烟火。百官街上挤满了人群,不时传来呼天抢地的嚎哭声,有的人残脚断手满脸血污,有的人被挽扶着不断呻吟;有的人气息奄奄被木板抬着,有的人已经死去。

夜里,月光渗淡,满镇凄凉,更有受害人家,有的在扑灭余火,有的在装殓亲人,有的在瓦砾中寻觅尸体,有的在咬牙切齿的诅咒国民党的暴行。

解放初期,败退逃窜到台湾和舟山等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队,不甘心在战场上被解放军打败,时刻想反攻大陆,利用其占据优势的海、空军力量,以尚未解放的舟山、定海为基地,他们不断派出舰艇,对我沿海进行骚扰和炮击,并多次派遣飞机空袭沪、杭、甬沿海城市。

驻浙人民解放军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从1949年7月至1955年2月,历时5年零7个月,先后对盘踞海岛的敌人战斗数百次,有些岛屿是经过反复争夺的,终于解放了浙江全境。

这个时期的上虞百官及曹娥江渡口军事地理位置显得十分重要,参战部队和大批筹集的军需物资都要经过百官运至宁波及沿海前线,曹娥江是它袭击的目标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出动支前民工26·4万余人,船工水手7817人,征用民船2080艘。还有粮食1869万公斤,军需物资150余万件。因此在百官对国民党的防空警报建设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并逐步得到了加强。

针对台湾敌机频繁入侵,1952年驻浙解放军防空部队的二位干部来到百官,选择了“凤凰山”作为“警报山”,他们在荒草遍野、残砖瓦砾的“凤凰山”山巅,建立了防空警报哨所。从此,每当敌机飞临上空之时“警报山”上伴随着凄厉的警报声就会响彻百官。

当年的电动警报器固定在山顶高楼上,功率仅为5~10马力。文革中更新安装的警报器,功率为4~10千瓦,提高了警报器的鸣响率,音响覆盖面积几乎可达市区。以后每年的9月18日9时18分这天都会进行试鸣,尖利的防空警报从四面八方响起,震撼着上虞全城。让大家勿忘国耻!

我从网上查阅了一下获知,防空警报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1983年10月5日,国家人防委统一规定全国人防音响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为响36秒,停24秒,反复循环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特点是“长间隔”。预先警报一般是在我方可能遭受空袭威胁时鸣响,要求人员开始疏散。

而空袭警报则在我方将要或已经遭受空袭时鸣响。空袭警报为响6秒,停6秒,反复循环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特点是“短间隔”。

至于解除警报那就是在一轮空袭已经结束并且暂时缓解短时间内不会遭受下一轮空袭时才鸣响。解除警报为连续鸣放长声,时间3分钟,特点是“无间隔”。

我记得自己还是在百官立新小学读书时的文革中学习过人防常识和“三防”知识,演练过防空演习。什么听到防空警报要实行人员、车辆疏散隐蔽,还要执行夜间灯火管制。什么届时有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组成巡逻队,检查交通管制,指挥群众防空疏散。什么医疗单位则随时实地进行防空救护。等等……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警报山”的由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