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百官的桥与弄

昨天的百官:百官的桥与弄

2013-10-23 13:55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4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提起上虞城区百官的路还是先要说说百官的桥。老底子在河网纵横,阡陌交叉的江南水乡,木桥、石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桥不仅方便了出行,还有“通仙达道”的吉祥之美意。也构筑了古老的百官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基本上已被毁损,拆除。

很多人不知道百官镇上有三大著名古迹:百官桥、大舜庙、舜井。

百官桥又名舜桥,是史书记载历史传说中最古老的桥墚,号称天下第一桥。解放街大舜庙门口就是后人所造的百官桥。

往北过来就是寺桥,寺桥里面不远处还有一座太平桥。再过去就是如今上虞宾馆门口的一座桥,叫什么现在一时还想不起来了。

而桃园桥最有名气了,因为解放后改称解放桥。

再往北过来就是心桥,蒋家桥,横街桥,槐花桥,镇安桥,交界桥(文革中翻建后改称工农桥)。

上源闸石灰窑前原来还有一座舜桥,是旱桥,桥下没有河的,铺着青石板台阶,一档档台阶可以走上龙山,上面有二块像椅子靠手的奇特石头,形状像一把太师椅子,据传说这是当年舜帝的座椅,只是我们今日无法考证罢了。

从铁路桥到百官街里,还有一座人行天桥,这可能是解放后绍兴地区第一座人行天桥了吧。走过天桥,就是上街粮站,这里以前是舜帝庙的所在之处,1981年粮站扩建时遗迹被彻底拆毁,至今无存。

人民路往东:在如今三江超市门口是糜家桥,也叫敏家桥。在党校门口是板桥,在下庙门口是万安桥,水(读:尸)江桥,如今叫一号桥。还有三棚桥。

人民路往西:观音庙前有独木桥,轮船码头有个教场桥。新建路往北是东边桥,如今叫文化桥。再过去有袁山桥,也叫园山桥、孔山桥。竹山桥,后来称新建桥,曾经双桥并列。

凤山路往北还有一座车台桥,如今叫二号桥。

历史悠久的古老百官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巷小桥风情画卷。

曹娥江蜿蜒193公里,把上虞分割成东西两岸,两岸来往全靠摆渡。1955年1月在曹娥江上建成了第一座曹娥江铁路大桥,以前百官人叫洋桥。17年后的1971年11月在曹娥江铁路大桥以南100米建成了百官第一座曹娥江公路大桥,如今叫彩虹桥,使329国道全线得以贯通。后来在1989年12月329国道改道工程中又有了百官第二座曹娥江新公路大桥,如今叫赵家大桥。

1996年2月百官的第三座人民大桥,桥塔高80米,宽26米,主桥跨径250米,是全省最大的独塔斜拉桥,每当夜募降临大桥上华灯初上两岸霓虹灯放出熠熠光芒,是曹娥江上最漂亮最豪华的大桥,这可是当年上虞人民政府卖蓝本户口集资建造的。

如今进入大桥时代,三环线公路大桥,四环线公路大桥,杭甬高速公路大桥,曹娥江上一座接着一座跨江大桥拔地而起……

曹娥江铁路大桥还有一个耸立在曹娥江中久未完工的三个桥墩故事。民国初年,当时的政府在甬曹段铁路建设时,曹娥江铁路桥的桥台桥墩由德商捷成洋行承建,聘请了德国工程师修建铁路桥墩,至民国26年(1937)建成桥墩桥台,全桥尚未完成,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预订的由德国制造的钢质桥墩未能运抵,德国工程师奉召回国当兵。战争一打打了四年,造桥工程师大概战死沙场了吧,从此就没来中国。而我们国家年年军阀内战,再加上技术落后,钢轨只铺设到曹娥江东岸。曹娥江大桥只有三个桥墩孤冷冷地挺立在曹娥江中几十年。解放后于1954年12月29日动工续建,1955年3月18日才建成了曹娥江铁路大桥。

从前百官的老百姓要去对江曹娥观花桥老街走亲访友,要去曹娥孝女庙参加庙会,除了在渡口乘船摆渡外,铁路大桥是唯一通道。四季春记得孩儿时最怕过铁路大桥到对江去,那真叫人心惊肉跳,大桥人行通道路面大概一公尺宽,桥板是铺一块空一块,人在上面一边走一边望着桥下汹涌澎湃的江水,耳边是鸣呜作响的风声,头会发晕,仗着胆一步一步往前走,总盼着快点到对岸,感觉这大桥是永远走不完的尽头。

那时曹娥江铁路大桥南边有个通宵开船的汽车轮渡,行驶在329国道的汽车要到这里摆渡。码头铁柱做桩临江而建,一个不大的平台,已经显得相当残破,比较简陋。出于好奇我们去乘渡轮,要挨渡轮上的工作人员骂的,但能乘上一回被骂几句仍觉得非常高兴。渡轮拨开平静的江面,击起阵阵浪花,徐徐向对岸驶去,曹娥江水面宽阔,碧波淼淼。站在轮渡上看风景,耳边回荡轰鸣的马达声。乘渡轮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古老的百官不但桥多,还有一个地方特色是有很多弄堂。百官老底子号称:百官九溪廿三弄,今日恐怕没人能叫齐了吧!

九溪的位置:1.上茅蓬,在原舜挢下在石灰窑前。2.坝底涵洞,在百官的上堰头百官街河。3.寺弄,在寺弄靠南侧。4.横牌河,在今天的横街西路。5.溪弄,在百官上街头原来的百官镇小学前门。6.糜家池溪弄,在下市头党校东侧半山路。7.四角凉亭弄,在今天的劳动路靠南侧。8.水江桥,在今天的人民路一号桥东侧铁路桥洞下。9.横山弄,在原来的分水江口也就是今天的青春路。

廿三弄:1.寺弄,2.沈家弄,3.虎逃弄,4.谷家弄,5.磨坊弄,6.蒋家弄,7.明堂弄,8.咸昌弄,9.戴家弄,10.韩美弄,11.朱家弄,12.季家弄,13.陈家道地弄,14.豆腐弄,15.糖坊弄,16.黄衙弄,17.茅家弄,18.庙弄,19.沿塘弄,20.桃园弄,21.槐花弄,22.溪弄,23.阴水弄。

弄堂飘逸着恬静悠闲,又深又长,曲曲折折。弄堂深处,高高的墙挡在两边,穿过弄堂会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觉。弄堂是江南古镇的一个缩影,尽管现在是快要拆迁完了,但还保留下不少弄堂名称。

解放街上堰头大舜庙北侧有二条不为人所知的弄堂,一条叫金弄,另一条叫阴水弄。

解放街东侧有寺弄,谷家弄,沈家弄,虎逃弄,磨坊弄,育新弄,溪弄,明堂弄。

教堂弄,教堂弄内也有个豆腐弄,这个豆腐弄一般人就不会知道了。

西侧有沿塘弄,桃园弄,靛靓巷(据说这条巷在解放前是百官最大的米行。当时的建筑面积包括现在的上虞针织厂和皇冠大厦。解放前夕被大火烧毁一部分,后又遭文革浩劫,“靛靓巷”从此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蒋家弄,,蒋家弄里面还套有一条沈家弄,住着一个姓沈的大户人家,这就是我祖母娘家,据说老县政府的房子也是她们家的。

还有解放后定的解放一弄,解放二弄。

下市头东侧有季家弄,朱家弄,豆腐弄。

西侧有槐花弄,糖坊弄,黄衙弄等。

黄衙弄口有个盛和米行很有名气,黄衙弄里面也有一个茅家弄。

在新建路还有个咸昌弄,那里有几幢楼房,当年县政府干部家属都住在那里。

在新建路人民大桥下还有个假山弄,那里江滩边有个造船厂,是打造和修理木船、水泥船的地方。

在半山路有个三槐弄,那是一条长长的从金渔湾可以穿出到人民路的狭窄弄堂。

在平阳山也有个哺坊弄以哺鸡鸭而出名的,都是比较有名气的。

现在的劳动路那时叫四角洋亭,在如今振通新村转角地段有一个很大的池塘。种植了很多荷藕,每当六月时分池塘中的荷花会开得很鲜艳,会让过路人忍不住想去采摘。

在党校后面有个糜家大池。

在剧院路爱弥尔幼儿园那边还有个很大的夏池。

现在的横街西路原来这里是一条横牌河,河边有一棵粗大的樟树,至今作为古树还保留着。在新建路和横牌河口子也耸立着一座很大的石牌坊,叫横牌。估计是为了纪念老辈手里某个出名的人物。

还有什么金家道地,陈家道地,谷家道地,小桃园,余塘下,庙背后,教场,凤山坡,糜家岭等。

今天保留下来的明堂弄、教场弄的地名,据考证是古时候百官的人们为了弘扬舜的道德,而设立了明堂与教场习文练武之处。而百官之南龙山脚下-隐里(岭),据传则是舜避上虞时居住之地。他在这里教民驯服野兽。

每个弄堂每个地名都有它的历史故事,如仔细加以品味,便觉无穷的意蕴,只是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罢了!惟有那些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还标着昔日弄堂名字,以至于经常被人忽略……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百官的桥与弄》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