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秋香》里他为什么不敢叫华胜?
《唐伯虎点秋香》这部影片很多人都看过,实属周星驰系列的经典之作。每每看到,都能令人捧腹。其中很多东西都被各行各业的高人引用借鉴,流传之广,估计连导演编剧也没想到,其中关于华夫人给唐伯虎赐姓名一事引起了我的兴趣。
众所周知,古人取名不像我们现在这般,随意取上一二字即可。古代人取名字一般都很慎重,名字含义大多非常深刻,许多还能从中追溯出一两段典故因由。而且既要表达出自己取此名所蕴含的意义,同时还要兼顾到各种忌讳。
古人取名有两个忌讳,一是名字里不能有与皇帝姓名相同的字。二是不能与长辈姓名有相同的字(姓除外)。唐伯虎期间,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孝宗朱佑樘皆无一人名字里带了“胜”字,同时,华夫人也不可能不知道取名时的这两个忌讳,所以这个“胜”是不可能与皇帝或华府的长辈们的名字相忌讳的。
那么,在《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为什么不敢接受华胜这个名字呢?
一种说法是因为华胜这个名字谐音“画圣”。画圣是指唐代画家吴道子,吴道子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唐寅在书画方面也是很有成就的,据传唐寅学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想必对于画圣吴道子内心也必定是恭敬的,所以唐伯虎为了表示对前辈的尊敬而不敢用华胜。
另一种说法是周星驰发挥其无厘头作风,认为“华胜”犯了电影投资方向氏兄弟中的向华盛的冲,所以周星驰才不敢当。
这两种说法,我认为都没有充分的理由。
第一,纵观唐寅生平,较为狂放和孤傲,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对于唐寅的画技,时人评价很高,称其是青出于蓝而青与蓝(唐寅师从沈周),沈(沈周)、文(文徵明)、唐(唐寅)、仇(仇英)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所以,以唐寅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即使从内心上十分尊崇画圣吴道子,也绝不会如此明显的表示出来。(请注意,这里并没有将时间考虑进去,因为《唐伯虎点秋香》里的时间也是混乱的)。
第二,这一点更不能成立,虽然说向氏兄弟势力很大,可毕竟现代不是古代,而且,星爷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请我来主演,拿你开涮一下又能如何?你又不是国家政要,再说了,天下叫李鹏的还多了去了!
既然这两点都不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唐伯虎不敢接受“华胜”这个名字呢?这点,我们必须回到前面所说的。前面说了,古人取名字都是很慎重的。名和字也是分开的,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这句话的解释是:“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时加“字”,当然是说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时(15岁)加“字”。人一出生就取名,是为了好分别彼此,而成人之后取字,则是为了好称呼,尊重对方。同时,成年之后,相互之间称呼的多为字而非名,现在许多人知道唐伯虎而不知道唐寅也是这个原因。
周星驰的电影大多都是无厘头贯穿始末,可其中却也有许多细节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比如这个赐姓名就是其中第一。古代人尤喜赐姓赐名,特别是帝王家族,赐姓赐名是作为一种极高的荣誉和精神奖励存在的,是拉拢人才的一种极佳手段。这样的例子历史上非常多,以唐朝为甚。同样,华夫人给唐伯虎赐姓名也是拉拢人才的一种政治手段。所以,对于“华胜”和“华安”,绝不是无厘头的搞作,而是片中难得的一个非常认真的细节。
那么,最终我们还是要落实在古人对于名字意义的分析上。古人的名字都有非常意义,同样,“华胜”和“华安”也不是华夫人随口一张来的名字,我们也应该从“胜”和“安”上去分析。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个字的意义并不单一固定。所以我们在这里取其中最常用且为人所接受的意义来比较分析。
胜,是胜任,禁得起。《说文》胜,任也;《尔雅》胜,克也;《易·唏》莫之胜说(虞注:“能也。”);《诗·商颂·烈祖》武王靡不胜(传:“任也。”);《管子·入国》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注:“堪也。”);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欷流涕,悲不自胜。都是这个意思。
安,安定;安全;安稳。举例如下:《尔雅》安,定也;《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那么,按照“胜”和“安”的解释,两字高下立判。华夫人给唐伯虎取名“华胜”,从小的来说,是希望唐伯虎能胜任华府的工作,从大的来说,是将华府在朝廷肩负的重任交与其分担,所以唐伯虎才说”恐怕承受不起“。而华安意义则小得多,华府平安是也,也即希望“华府遂安”。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如觉不对,只当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