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轻散文二)
骑摩托车从家里到单位,出了巷口是大街,上了坡后是下坡,松着油门溜着车,转眼间便进了街市。中间驶过“大十字”,向东拐,没多远就是单位。一趟行程,从起点到终点,说足了也就十多分钟的事。
十字街以前没装红绿灯。没有红绿灯的小城很率真,处处透露着宽松与随性,远不像大都市那样处处掣肘,令人拘迫。小地方生活,就图个宽松自在,就像农村人自得自乐的“四大松宽”:穿破鞋,赶末会,漫地出恭独床睡。这算得上是小城的一个好吧。可如果有人说这是一种落后,还真不能不认可。都什么年代了,还贪图宽松随性?没有红绿灯,意味着徘徊于城市化之外,滞留在农业文明之中,美什么美?可好与不好,都已时过境迁。随着近年私家车越来越多,小城也车水马龙起来,动辄堵车,碰碰撞撞的事也时有发生。于是红绿灯应运而生,高高挂在了每个十字街的路口。
突然有了红绿灯限制,感觉怪拿捏人的,一下适应不过来,常常于不经意间,便闯了红灯。意识到后,因不想“被文明”,只得赶紧刹车,退回到停车线,脸上有些烫烫的。
由不适应到适应,是个过程。教训多了,头脑里自然就有了红绿灯的一根弦。于是骑着车远远便观望,红灯兮,绿灯兮?心里巴望的,当然是到了跟前时正好绿灯,关隘大开下,打马通过。最不希望的,当然是正逢红灯,被钉在停车线上,眼巴巴数那倒计时的四十三个血红耀眼的数字。可自己的心情,总归是一厢情愿,那红绿灯比驴的脾气还倔,按部就班地转换着红绿颜色,毫不因为你的心情快一些或慢一点。既然红绿灯是死的,可人不是活的吗?于是便估摸着路段,掐着时间,决定快慢。一般是看见红灯亮着,便加速行驶,赶过去正好是绿灯。绿灯闪烁时,却须放慢速度,因为再急,过去也是红灯。当然,水无常形,法无定法,也有可以赶住绿灯末梢的时候,就像篮球场上的压哨球,赶住最后一两个数字冲过等车线,在黄灯过度的中间快速通过。一度很得意自己掌握的节奏,觉得自己很有心智。
如此一段时间后,突然觉得很累。犯得上吗,十几分钟一段路,搞得和运筹帷幄的将军似的,又是估摸距离,又是算计时间,为了赶住绿灯又超车又躲人,弄得紧张兮兮的,何苦?以前走这段路,如没有特殊的事,去单位或往家走,都是中速行驶。一边驾着车,一边在脑子里折腾文字的事。或许这种运行中的环境,特别有利于大脑的活化,常常堵塞的思路会豁然开朗,或者电光火石般一闪跳出一个好点子,一段精彩的话。现在注意力都放在了红绿灯上了,硬是把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式给挤兑没了。拿捏时间,把握快慢,是人的一种心智。可是,因只顾算计,少了一份率真和随意,把轻松的路上逍遥变成了精神紧张,岂不是不智吗?
于是再不去关注红绿灯,过去了是红灯就等等,是绿灯便通行。骑着车顺其自然地走着,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