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赵家大桥

昨天的百官:-赵家大桥

2013-10-23 08:07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4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曹娥江蜿蜒193公里,把上虞分割成东西两岸,老底子的百官两岸来往全靠摆渡。1955年1月在曹娥江上建成了第一座曹娥江铁路大桥(以前叫洋桥),17年后的1971年11月在曹娥江铁路大桥以南100米建成了百官第一座曹娥江公路大桥(如今叫彩虹桥),使329国道全线得以贯通。后来在1989年12月329国道改道工程中又有了百官第二座曹娥江新公路大桥(如今叫赵家大桥)。1996年2月百官的第三座人民大桥,桥塔高80米,宽26米,主桥跨径250米,是全省最大的独塔斜拉桥,每当夜募降临大桥上华灯初上两岸霓虹灯放出熠熠光芒,是曹娥江上最漂亮最豪华的大桥。

如今进入了大桥时代,三环线公路大桥,四环线公路大桥,杭甬高速公路大桥,曹娥江上一座接着一座跨江大桥拔地而起。它像一道道彩虹横空而过,跨越了曹娥江两岸,把汹涌的急流丢于大桥脚下,也把千年古镇百官的两岸人民靠渡船过河的苦难,丢进了历史。

记忆中的百官赵家大桥,在舜江东路,是原先329国道改道工程中建造的跨江大桥。它在古老的百官后郭架起了“天堑变通途”的康庄大道,圆了娥江两岸人民企盼已久的大桥梦。1989年12月大桥通车的那天,两边桥头聚集数多数多当地老百姓,当彩车从桥上一通过,人们即簇拥着从两边桥头欢呼着冲上桥面,像两股流水涌向了桥的中心。一时间锣鼓震长空,鞭炮声在桥头爆响,滚滚的浓烟在河面上弥漫久久不能消散。人们为赵家大桥的建成而欢呼,那种激情的壮观场面让人非常感动。

忆往昔,峥嵘岁月愁。居住在后郭的大坝、赵家、中利、杜家几个村庄的人们,人多地少,生产条件困难,许多江滩田地在曹娥江西岸,那里种植着络麻等旱地经济作物,在历史上形成了村民每天都要在天蒙蒙亮就起床,赶到后郭渡口摆渡过江去劳作的艰难状况。几乎在同一个时辰,好多村民聚集渡口抢渡。这就苦了船家,船家老怕上船的人过多而发生不测,因而不断地吆喝,制止一些不顾一切的莽汉抢上船去。而在渡口由于人多拥挤,争抢上船,便时常出现一片令人忧心的乱像。

最令人忧虑与不安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是1977年4月18日,曹娥江发了大水,河面一下涨宽了很多,只见那浑黄的流水,汹涌澎湃,一个个偌大的浪头,从上游狂奔而下。遇上这么大的水,本不应冒险过江了,但村民们这天还是照样过江去劳动。上午10时40分赵家渡口在对江劳动的男女社员回家时,便出现了争抢上船的混乱局面。因渡船严重超载,木船吃水线压到了船舷几寸的地方,船家小心翼翼地挥桨把船驶离河岸向对岸划去。当船划到江心时,这个时候的曹娥江是水流湍急浊浪排空,一个好大的浪头猛然扑了上来。蓦然间船身便发生了摆动,坐在船舷上的人立时被水泊的湿透,有人本能地松了松屁股,这一松真是糟透了。只见船身一歪,“哗”的一声,一股涌浪猛地冲进船中。一下子把船冲歪,随即渡船侧翻,囫囵地翻了个底朝天,挤在船上的74人全部落水被卷进了急流。

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了人员在沿江救援打捞,还是发生了惨剧,赵家村和大坝村共淹死39人,这是一个令人揪心裂肺的故事。因为有亲戚在赵家村,我曾去看过,当年那二个小村庄里是家家悲痛、人人恸哭、惨不忍睹。后来这么多人的坟墓都做在了半山南面岙底(如今半山路人民医院宿舍楼后面位置),远远望去一片白花花的纸花圈。让人好心酸,我的眼眶里禁不住溢出了泪水,我也与他们一样悲痛。

当一座气势恢宏的赵家大桥架在了曹娥江上,从而结束了百官后郭老百姓靠渡船过江的苦难历史。因为受过太多太多的苦难,因为期待的太久太久,当大桥一旦以宏大的身驱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最激动的当然是这几个村庄的村民,那种苦难日子的回忆,那种梦想成真的欢欣,凝成一种复杂的感情,像井喷一样迸发出来。没有人通知,没有人布置,后郭的老百姓自发地参加了通车仪式。

1989年曹娥江赵家大桥落成后,人们喜欢骑着自行车,摇着“叮铃铃、叮铃铃”清翠得像鸟叫般的铃声从桥的这头冲到那头,而一台台手扶拖拉机也“轰隆隆、轰隆隆”欢快地在桥上开来开去。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百官人三三两两漫步于桥上,欣赏着曹娥江上美丽的夜色。

赵家大桥通车没几年,百官城区里的矮房子是越来越少,而高楼大厦则是愈来愈多,街道马路越变越宽广。转眼间到了1996年,通过329国道上的车更多了,赵家大桥承受不了滚滚车流的超负“压力”,桥上时常发生交通事故和拥堵。又一座人民大桥在曹娥江上挺立起来了,雄伟的桥身横跨东西,坚实的桥墩就像巨人一样站立在曹娥江上。交通发达了,百官城区高楼耸立,街道宽敞,如今百官已成了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江滨城市。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赵家大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