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冰雪消融时
冰雪覆盖着大地,显得那么宁静,天空变得格外亮堂。该冬眠的生物还在自己的安乐窝中,做着甜甜的梦。偶然看到几只鸟儿,在雪地上跳着舞觅着食物。没有小虫作为食物,在雪下刨些草根种子,也是好的。
此时,正是捕鸟的最佳时机。正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描写的一样:用一只竹篇,上面压着几块砖,然后用一个根竹子支撑着,底下撒些谷物。接着用一根长长的绳子系着拉到屋里远远地躲着,或者用一根竹子弯成一张弓,在弓的外延撒上谷物等待着那只鸟自投罗网。这是最大的喜悦,一天也能逮着几只的。这些鸟通常是没有经验的雏鸟。而另一些鸟彭松着羽毛抵御寒冷,宿在简陋的鸟窝里,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冬季对于动物来说,是一个难熬季节。食物的缺乏,为了本能的生存的需要,它们即使冒着生命,也要和自然抗争。唯有人是地球的强者,可以适应不太严寒的冬季。近年来,看不到银装素裹的冬景,以及那冻得厚厚的冰。在冰面上扔石头,发出“吱吱”的声音,现在也很少看到了。
孩提时,盼着下雪,通常在接近年关的时节。到了腊月,家家要打年糕,迎接新年。那时糯米很少,在灿米中掺杂些糯米,那也是一些家境比较好的人家才能达到。那些穷苦家庭的孩子,只能是用纯的灿米打成年糕,吃起来很硬的。每逢此时又迎来一场大雪,那来年必定丰年。在那还是靠天吃饭的年代,虽然有“人定胜天”的思想,但终究不能抵抗大自然的灾情。一场大雪,特别对冬小麦十分有利,但对油菜那就糟殃了。嫩绿的麦苗,盖着厚厚的被子,外面的寒冷的似乎侵不到它的根子,土地中的热量,反而会使更加拔节。而油菜就不同了,压断了的油菜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
雪后天空必定是个晴朗的天空,“见雪为晴”这几乎成了自然的规律。暖暖的阳光,晒在地面上,蒸腾的水汽,袅袅上升。屋檐下悬挂着冰凌,滴着水珠,闪耀着晶莹的光芒。覆盖的白雪,一夜间仅剩下斑烂的几块。或在草堆上,屋顶上,竹梢上挂着,久而显得更加美丽。
暖暖的阳光,在雪的反射下,发出剌眼的光芒。涓涓的小溪,睡醒了欢快地流淌着的旋律。消融的雪下,露出了一点点绿意,这是生命的春天。百花争春,冬去春来,我们何尝不在等待一种机遇,一种希望。这种机遇和希望在冰雪的消融下绽放得更加阳光,更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