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难道就没有起码的良知?(记《中国远征军》)
刚看了凤凰卫视拍的《中国远征军》,感触颇多啊,在六十多年前的发生的那场战争扭转了反日本法西斯中,缅,印战区的战局,但是如今在国内,一切都被有意的抹掉了,那些当年为了国家民族而走上抗日战场的热血男儿,在远征的异国他乡英勇地作战,数万鲜活的生命消逝在惨烈的战场,如今却连一坐纪念碑都没留下。
他们都是来自全中国各地的爱国青年,其中还有很多是响应政府的号召而走上战场的在校学生,他们小的只有十七八岁,大的也不过二十来岁,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放下手中的笔,唱着"吹起那军号,打起鼓 我们的蒋委员长调队伍 人强马壮真威武 要打倒日本鬼子收国土 桃呀桃杏花 李呀李子花 抗日的领袖 人人都爱他。
走上了远征缅甸,抗日救国的战场,尽管对于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来说,这无异于一条不归路,他们将自己的鲜血与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陌生的土地上。
在入缅战斗中,其中的松山战役犹为惨烈.松山,云南境内,是当时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唯一重要通道滇缅公路的咽喉所在地,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1944年6月1日凌晨,国军第十一集团军的七十一军以三十倍于日军的兵力向日军发起进攻,但这次战斗注定成了这些中国士兵的灾难,日本人凭借由其工程师精心修筑的坚固工事让中国士兵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战役之前,日本人曾猖狂叫嚣:不拿出十万条命,中国人休想攻取松山。
最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远征军以7:1的死亡比例,7000多人阵亡代价终于换来了这场历时三个月的战斗的胜利,这场战役后来被美军写入了西点军校的教案。
的确,战争结束了,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却被遗忘了。
现在,不知道平型关大捷的人在大陆应该不多,但知道松山战役的人,无论在台湾还是大陆,我想也怕是不多吧。
当年在不足25平方米的区域上密集的铺上了双方上万具尸体,可如今却没有几个人知道。
大陆一个研究松山战役的人赵晓群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到台湾见到一个计程车司机,是一个国民党老兵,赵跟他说:松山当年你们国军打得很惨烈.下车时,那位司机不收他的钱,只跟赵说了句:小兄弟,我就听你们大陆人能够说出这么一句话,我们就很知足了,毕竟还有人知道我们在抗战的时候也是作为中国人在疆场上流血牺牲。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癀,名勒丰碑。凛凛大义,昭示来兹。
当时远征缅甸的部队均为国民党的精锐,其中第五军200师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师长戴安谰,毕业于黄浦三期,泸沟桥事变后,先后参加过长城保卫战,台儿庄大捷和武汉会战,屡有建树,三十五岁升任陆军第200师少将师长,1939年11月,200师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精锐第五师团鏖战一个月,击毙日指挥官中村正雄少将,取得昆仑关大捷,戴也因此被蒋介石称为 中国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年3月,200师奉命于缅甸同古阻击兵力两倍于己的日军第55师团, 而此时我们的盟军英军又背信弃义单独撤离,由200师孤军坚守,日军使用了大量毒气弹,飞机轰炸,但中国官兵坚守不退。
月24日夜晚,日军敢死队百余人摸入我军一个阵地,排长马立成身中六弹,死战不退,被敌人劈杀。
日,屋墩阵地两度失手,597团3营与日军反复肉搏,全部壮烈牺牲。
戴安澜知道,此刻是抗战以来200师最为险恶的时刻,于是他下了两个命令,一是全体战士及指挥官都写下遗书,二是师长战死,副师长代职,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职,团长战死,副团长代职.......至此,200师上下一条心,誓与同古城共存亡. 戴安澜从前线发给蒋介石的电报上这样写道:......最近六日间,敌军在我阵地前遗尸已在五千以上,我军亦多伤亡,但官兵无不以一当十,誓与敌寇在此周旋到底。
中国军人的顽强让日军震惊,于是抽调了大批援军,其中包括日军号称龙师团的善于创造奇迹的第56师团,后来中国远征军总司令杜聿明为保存远征军的有生力量,下令200师撤退,同古作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离结束,后来日本防卫厅在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写道他们非常佩服200师,尤其对戴安澜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后为了掩护盟军大撤退,200师担任断后,在优势敌人的夹击之下,刚由同古战场撤下来伤亡惨重的200师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部队在分散突围过程中遭到伏击, 戴安澜身负重伤,一位团长当场牺牲, 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牺牲在缅北的小山村里,年仅38岁.牺牲前他示意卫士将自己的头抬起头来,向北方望了一眼后才去世。
戴牺牲的消息传到国内后,蒋介石下令,无论如何也要把他的尸体抬回中国去......由于尸体腐烂,200师的余部官兵将其尸体简易火化后,就始终抬着师长的遗骨历尽千辛万苦在中缅边境的高山峡谷和原始森林中转来转去,一个月后他们终于进入国境,所有沿途的官员百姓一律佩带黑纱,摆放香烛,默默哀悼。
他虽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可家庭却并不宽裕,去世后,他的家庭陷入困境,他的夫人经常不得不变卖他的一些遗物以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知道他生前注重教育,他的夫人王荷馨就把国民政府发给她的20万员抚恤金全部捐给了广西安澜职业学校。
可就是这些人,这些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放弃了一切的中华好儿女,在解放后竟被污蔑为反革命,长期蒙受不白之冤,而这不过仅仅是因为那些无谓的政党之争。
难道政治里就真的没有了良心,没有了正义? 为了政治,难道连历史也要隐瞒。
竟然是一切为民,那就应该对人民坦诚相见,而不是愚弄,对历史就应该正视,而不是漠视甚至隐瞒。
无论国共,始终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政党之争不可避免的存在,但一个明智的政党应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民族国家的角度,站在人民的角度,将自己真实地展示在人民面前,让人民选择,而不是通过欺骗,隐瞒或是相互恶毒的攻击来强加给人民,人民是智慧的,他自会选择优秀者。
如果这样,那么,今天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远征军老兵因害怕内战与政治迫害而不敢回国,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些当初为抗击日本侵略而抛家弃子走上战场的民族英雄如今贫病交加,晚年犹不得安度,也就不会出现国内乃至国外仅有的一座有关中国远征军的纪念馆也在解放后被彻底毁坏.这毁坏的不仅是一座纪念碑,更是一个民族最起码的良心尺度啊。
要知道,现在在缅甸境内以前的一些战场,英国人有烈士陵园,日本人不仅有镇魂碑与慰灵塔,甚至连阵亡战马都立了碑,惟独作为胜利者的中国远征军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坟墓都在六十年代由于政治原因被铲平了,心寒啊。
那些幸存的老兵如今连生活都没有着落,贫病交加,晚景凄凉,虽时隔多年.可他们仍无法忘却昨日战争的阵痛,抚不平内心战争的创伤,每忆及昨日的惨烈,不禁老泪纵横,然而,对于这一切,他们却从无怨言,有的只是沉默,永恒的沉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唯有用沉默来考验我们民族最后的良知。
幸好社会上一些有良知的人像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通过老兵互助会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请问这时候我们的政府在哪里,我们的民政部门在哪里?那些高居庙堂之上的官员们,"人民父母"啊,哪怕从你们的牙缝中省下一点儿,也是对自己的良心,对这个社会有个交代啊。
有这么真实的情节:一位老兵在看到电视上有采访自己的片段,虽然只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却依然激动异常,第二天就去世了,临死之前,他要自己的儿子给电视台打电话,说千万别怪他们,让他们别内疚 ,他说他感谢他们 ,他这一辈子,窝囊了六十年,今天电视上出他一下,那就是给他平反了,那就是国家承认他抗日了,他死也死得瞑目了,他说他是高兴死的。
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当今社会上已经有部分人开始关注老兵,开始正视历史,舆论界也对此有所触及,冯小刚《集结号》即是如此,但当涉及到有关敏感的政治问题时,他们尚有太多的顾虑,因此即使有关注,也只是对一些共产党的老兵,对于那些涉及历史问题的对象,关注似乎遥不可及.这是历史的悲剧,民族的悲剧。
历史已经过去,而一切又都将成为历史,成为过去,那么希望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社会正视历史,守护住我们民族正义与公平的良知,别让它在历史的烟尘中被遗忘。
知心惟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