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
家乡人都爱吃粉丝,有一年放学回家,母亲盛了一碗粉丝汤给我,我忙问:“粉丝哪来的?”母亲低语说:“自家漏的。”
许多年过去了,当时家人漏粉丝的情景历历在目。红薯从田间起收后,加工成淀粉,用湿淀粉配合适当的明矾,做成粉团。乡邻间互相帮忙,支一口大锅,烧好沸水,主勺的将粉团放入漏勺,一手拿勺,一手用木锤子击打粉团,粉团经勺孔流成细长丝,落入沸水中凝固后而飘浮在水面,如冬日绵绵不绝的小雨,从天而下,遇到强冷空气,凝结成长块,这时,快速捞出,置于冷水中冷却片刻,晾在竹竿上,经过自然冷冻,在阳光下晒干,就可漏得美味可口如水晶般透明粉丝。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家乡有了粉丝加工厂,农家小作坊式的原始加工方式,被高效高技术的经营方式取代,生产的粉丝细长雪白、柔软爽口、富有一定的营养,至今,老百姓依然对它情有独钟,赞不绝口。
二者比较,人们对农家粉丝的怀念相当绝然,那可是父辈换取钱物的主要收入来源。
回忆童年,吮吸着煮熟的粉丝,一咕噜咽下肚子的感觉,很是舒畅,快意。现在,父亲经营的干货类食品同时,也卖粉丝,这些粉丝大多数是从食品批发市场购买的,然后被摆放在货架上,赚取一些利润。
这样的粉丝色泽暗淡,样式上舒展有条理,有的还结上粉面疙瘩,一些还刷上食用胶,很有韧性,手感顺滑,家乡人不爱这样的粉丝。父亲也常从老家捎上一二捆地道的农家红薯粉丝,城里人都喜爱,几天左右就会售罄。
粉丝在老家农村叫为粉条,正宗的红薯粉丝晶莹碧透、久煮不糊、口感细腻、柔韧爽滑,煮熟后吃起来口感柔和。现在聪明的商家用它来做烫粉丝,关东煮之类的小吃,人人相传,口碑极好。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南京金陵鸭血粉丝汤,由此诞生了鸭血粉丝汤培训机构。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改善,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有不同品种的粉丝,绿豆粉丝、山芋粉丝,土豆粉丝,豌豆粉丝、蚕豆粉丝、魔芋粉丝等,它们全是由这些原料的淀粉加工而成的可口美味。不仅家乡很常见,全国人也很爱吃。世界各地人民赋予它有趣且容易混淆的名称,在台湾称为冬粉,日本称为春雨,朝鲜称为唐面,越南也称为面,这显然不适合我们的生活习惯,就像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冬天,遇亲朋好友,或相约爱人,或喊上同事,在火锅店,自选时令新鲜素菜,必然少不了粉丝,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笑笑说说,聚集温暖,卸掉寒气;或谈理想事业,或谈情说爱,或东拉西扯,这时,不要光顾着闲聊了,下锅的粉丝等不了几分钟就会熟透,来,一起下筷子,入口,不用咀嚼,全然可以狼吞虎咽,爱吃的朋友,可以当面条来吃,就当畅游了一下新马泰等几个亚洲国家。
如今,粉丝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常用词语,在各大门户网上选择注册一个微博,就可以互粉,梦想成为明星歌手,业界精英,草根达人的粉丝,在网络上轻易实现了愿望。意思与原来的就截然不同了。时代在变革,人的思维也悄然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