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横牌河”的由来
今天的百官横街西路,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这里叫作“横牌河”,河的岸边还有着一棵巨大的樟树,至今还残留着这棵“半边乌焦”的樟树。就在“余塘下”这条全长不过千把米的小河沿岸,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横牌河”岸边住着一户余姓人家,老公叫做余三富,人称“酒鬼阿三”,老嬷叫作余王氏。夫妻二人,妻子织布纺线,勤劳贤慧,丈夫靠在曹娥江捕渔为业。膝下无儿,所生三女,个个都长得美丽非凡,而且聪明伶俐,又懂礼貌知孝道,老俩口爱如掌上明珠。
百官人有一句老话讲:“树大招风。”三个如花似玉的大闺女放在家里,弄得百官街里四邻八舍,人人都晓得,个个都知道。保媒提亲的人天天挤破门,其中也有不少人是前来凑凑闹热个。
做母亲的看到这样长期下去会迟早出事体,为了不遭惹事非,就坚决不让女儿们离开自己身边半步。可是她们偏偏遇上了一个不争气的父亲,偏偏嗜酒如命,“老酒日日醉,皇帝万万岁。”整天在横街桥的大街里喝得酩酊大醉,一醉了索个话都说,一醉了索个愿都许。
女儿们说了“酒鬼阿三”不听,妻子规劝“酒鬼阿三”瞪眼。母女们只好忍气吞声地过着日子。妻子余王氏因此落下了心病,日久天长地郁闷在心,不久也就一命呜呼了。死了老婆,少了管教“酒鬼阿三”他的人,他更为放肆,鱼也不打了,整天抱着老酒瓶醉酗酗,很快就致使一份好端端的家业败落,还欠下了不少债务。为了还债,“酒鬼阿三”往往在其酒醉之时,只要有人提亲,他都会不问品行如何,不管什么瘸瞎痴呆,“乱话三千”“大头天话”地为三个女儿许配终身。
“酒鬼阿三”很快地将大女儿余春花许配给了一个上堰头谷家台门一个奄奄一息的病秧子叫谷来财,婆婆为了给儿子谷来财冲喜,找了一个替身拜堂成亲。谁知,喜事还未办完,只见一个丫头慌慌张张地就来上前报告:“少爷身亡!”从未见过新郎一面的新娘,听到这一消息当刻就昏倒在床上,背过气去了。等醒转来后嚎陶大哭,真是红颜薄命啊!狠心的婆婆,听说儿子谷来财死了,非但不安慰儿媳妇几句,反而翻脸不认人,大骂儿媳妇是丧门星,害人精!
从此,做了新娘的余春花受尽了恶婆婆的百般凌侮,整日被骂得狗血喷头,被打得皮开肉绽。余春花有一天实在忍无可忍了,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口气逃出婆家来到了龙山上。趴在母亲的坟头前,呼天喊地苦诉衷肠,向母亲哭诉自己心中的凄苦。
此时,婆家又派人前来追寻,找“酒鬼阿三”要人,余春花坚决不肯再回去。心已绝望的余春花跑到到金家道地的尼姑庵中,想削发做个尼姑了度残生。可谁知尼姑庵中的老尼姑惧怕百官的谷家势力,不敢收留婉言拒绝收容。此时,婆家又派人前来追寻,余春花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向跑向“横牌河”。
再说二女儿余秋月在给大姐当伴娘时,认识了迎亲队伍里的一个吹鼓敲锣的小后生,家住下市头横山弄的赵七斤,二人一见钟情,偷偷私定终身。谁知,事不由愿,余秋月她父亲“酒鬼阿三”已把她许配给了下市头一个年过半百的糜员外做小老婆,并拣出日子将定于正月十五抬花轿来迎亲。
二女儿余秋月不甘心落入虎口,顾不得家法礼教的约束,也不再胆怯害羞,在三妹余冬梅的帮助下,抗婚私逃,投奔到下市头横山弄老熳人家赵七斤家中,二个人悄悄地订了终身。为躲避糜员外家的人来逼亲,余秋月和赵七斤二人打点好行李正欲出门逃走,却被糜员外发现并派人拿住了。
糜员外将余秋月押送回下市头的糜府,准备强行成婚,并将赵七斤送到丰惠县城县官那里定罪,县官在衙门大堂升堂判决了赵七斤发配充军。但就在糜员外的洞房花烛之夜,新娘余秋月还是逃跑了。于是糜员外恼羞成怒,急忙打发下人四处追寻余秋月。余秋月也是慌不择路,寻着大姐的足迹,直向自己的家跑去,准备投入“横牌河”以死抗婚。
前二个女儿的不幸,“酒鬼阿三”酒醒之时心里也感到十分难受,并非常内疚,觉得对不起死去的老嬷,他决心给三女儿余冬梅许配一户好人家。于是他托媒婆找了一个百官的季家公子谈定婚事。这年正逢朝廷大比之年,季家公子从百官进京赶考,数月后金榜题名,放任七品县令。
本来三女儿余冬梅听了很高兴,谁知季家公子他贪图荣华富贵,却喜新厌旧。为了巴结顶头上司绍兴知府大人的权势,竞和知府千金成婚,把在家的余冬梅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三女余冬梅得知情况后,从百官渡摆渡曹娥江,一路跋涉进绍兴城里寻找丈夫,当面陈述问询夫君。
可这个当了知县的季家公子狼心狗肺跟陈世养一样,非但不相认,反将余冬梅以莫须有罪名投监入狱。多亏好心的牢头婆有点正义感,偷偷地将三女儿余冬梅放走,余冬梅逃出牢房后急忙往回赶赴百官。当季家公子得报余冬梅逃走后,大发雷霆怒火中烧,急令县府衙门差役一路追赶。可怜三女儿余冬梅也走投无路,只好向“横牌河”跑去。
姐妹三个人先后都逃到了这“横牌河”的河边,面对着河水,三姐妹抱头痛哭。而穷凶极恶的恶婆婆、糜员外、季家公子却带领着各自的家丁和差役步步紧追,也纷纷追寻到了这“横牌河”的河边。姐妹三人不甘受侮,怀着满腔悲愤,毫不犹豫地携手投河自尽。
这时候的百官上空是黑夜茫茫,乌云翻滚,风雨交加,电闪雷呜。刹时间,“横牌河”的河水变成了汹涌的滚滚怒涛,犹如凶狮猛虎,吞没了大樟树下岸边围着的恶婆婆、糜员外、季家公子等一赶人马。
当百官街里的人们和三姐妹的亲属听闻了此事后,立即一起涌到了“横牌河”岸边,大家发现“横牌河”的河江水竞泛起了白花,人们纷纷议论说这是三姐妹因为冤死而吐出来的白沫,正你一句我一句说着,忽然看见了三姐妹的尸体抱成一团漂浮在水面,乡亲们赶忙齐心打捞,并含泪掩埋了三姐妹。
由于百官人对三姐妹的英烈壮举出于同情,乡绅们联名上奏朝廷,皇帝知道后下旨表彰,于是大家捐钱在三姐妹投河的地方立了一座牌坊,以记此事。因为这座牌坊是横卧的,而且在百官也是独一无二的横牌坊,所以百官人世世代代一直叫作横牌坊,同时把这条河也开始称作了“横牌河”直到城市建设中填埋为止。这就是百官“横牌河”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