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前江“黄泥坝”的传说

昨天的百官:前江“黄泥坝”的传说

2013-10-23 05:23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0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百官的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地名不仅来源于自然环境、更汇集了当时的名人逸事、民间传闻、神话传说等。百官的许多地名经过老辈手里世代口碑相传,附载着一个个古老而又动人的故事,百官的“金鱼湾”和前江的“黄泥坝”都曾经有过美丽的传说。

古代的时候,百官的地方还很小,孔山北面就是一片汪洋大海,老底子的前江那里被百官人叫做前海。传说在孔山脚下的海边有一个小渔村,百官人叫作“陈家”,当时村里住着一个靠打鱼为生的小后生,“爹娘死光、叔伯全无。”孤苦零仃只剩下一个人,名字叫作“黄泥”。“黄泥”他虽然家里很穷,但平时乐意帮助乡亲做些事体,大家都很喜欢他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赤脚黄泥郎”。

有一天傍晚天有些“暗洞洞”了,“赤脚黄泥郎”在百官街里卖完鱼往回走。在路上他看见村东头有个白头发老娘娘,正坐在家门口一把小椅子上“一把鼻涕一把眼里水”在伤心落泪。“赤脚黄泥郎”见状连忙走上前去一问,才知道这个老娘娘生了病,因为没有钱抓药,急得哭了起来。“赤脚黄泥郎”听老娘娘一说心里特别难受,于是就把刚卖鱼的钱从身上摸了出来,全都给了她,老娘娘知道“赤脚黄泥郎”家里也没啥铜钿银子便极力推辞,而“赤脚黄泥郎”则掏出钱一把塞在老娘娘手里扬长而去,老娘娘连声道谢!

“赤脚黄泥郎”回家以后,想到老娘娘的病,整夜都没有合眼一宿没有睡好。第二天没等天亮,起早八早就出海去打鱼了。他一口气接连打了好多网,竞网网都是空的,连一条小鱼都没有打捞到。“赤脚黄泥郎”心里想着:“今朝运气介差个!”这时,天已经很黑下来了,他看到舱里还是空空的,不甘心空着手回去,于是决定再打上一网试试看。

当他从海水里提上渔网时,网里射出了道道金光,把黑沉沉的海面都照亮了。啊!原来是捕到了一条金鱼。“赤脚黄泥郎”他高兴极了,就赶忙立即收网捉鱼。突然,网里的那条金鱼说话了,这一下可把“赤脚黄泥郎”给吓呆了,吓得心肝五脏都拎出。

原来这条金鱼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今朝出龙宫游玩时不小心给捕住了。“赤脚黄泥郎”就把老娘娘生病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东海龙王的三太子答应帮助“赤脚黄泥郎”。三太子想了想说:“在海边的孔山上东首有一棵大树,树底下长着一棵灵芝草。吃了它能治百病,你就去采吧!”于是“赤脚黄泥郎”放了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把船划到了海滩边,上了岸。连夜爬到孔山上找到了那棵大树和灵芝草。手捧灵芝草三脚并作二步走,他把灵芝草拿回家送给老娘娘吃,老娘娘吃了灵芝草,毛病果然好啦。

第二天一早,“赤脚黄泥郎”刚跑到海边,船还没划上几步,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就过来送给他十八粒稻谷,和一片鱼鳞。“赤脚黄泥郎”回到村子里,就把稻谷分给了十八户人家。说也奇怪,第二年春天,当“陈家”的人们把稻谷撒在孔山脚下那片叫做“金鱼湾”田里的时候,转眼间,田野里长出一片禾苗,棵棵青翠挺拔。几天后,就长出了金黄饱满的稻穗。全村男女老少都欢天喜地准备工具来收割庄稼,大家齐声称赞“赤脚黄泥郎”。

可是这个消息被东海里老龙王的九太子知道了,九太子是个“小鸡肚肠”之辈竞十分生气,他不愿看到百官人过上好日子,他决定掀风作浪用海水淹掉村庄和所有的庄稼。九太子他在东海龙宫里吹了一口气,前海的水就涨了一丈之高,眼看汹涌的海水就要灌进村子,人们慌作一团哭着喊着逃命。

“赤脚黄泥郎”见此险情猛然想起三太子,于是立刻迎着潮水奔到海边,把鱼鳞放在水里,大声地呼唤了三声:“三太子!”、“三太子!”、“三太子!”他话刚落音,就看到前海的海面上射出万道金光,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出现在海面上向他游来。

三太子到了岸边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英俊少年郎,走到“赤脚黄泥郎”面前不等开口,就说:“好心的人,我送你一颗避水珠子,你快逃命吧!”“可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能把珠子放进嘴里,否则你就会永远躺在那里。”三太子说完话就从身上拿出一颗珠子交给了“赤脚黄泥郎”,接着转身跳进前海里又变成了金鱼钻入水中不见了。

这个时候,只见后海的一排排巨浪赶着前海的波涛扑向“陈家”向着村子里涌去,“赤脚黄泥郎”见情况相当危急,巳容不得他多想什么了,他毫不犹豫地张开嘴巴,猛地把珠子掷进嘴里吞下肚去了。只听得“轰隆隆”、“轰隆隆”一声巨响,“赤脚黄泥郎”的身子顿时化成了一道长长的大坝,挡住了汹涌的巨浪。

不管浪头多么凶猛地撞击大坝,大坝都巍然不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海水上涨一尺,大坝也升高一尺,海水上涨一丈,大坝也升高一丈。最后终于没有让海水灌进“陈家”村子,全村的乡亲们都得救了,金渔湾的稻谷也保住了,但人们再也见不到“赤脚黄泥郎”了。

后来,“陈家”人、百官人为了永远纪念舍己救人的“赤脚黄泥郎”,就把前江这座大坝唤做“黄泥坝”,也把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化身金鱼相送而种植的稻田畈叫作“金鱼湾”,并一直沿用时至今日。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前江“黄泥坝”的传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