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蒋家弄的“骑马石”

昨天的百官:蒋家弄的“骑马石”

2013-10-21 18:03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9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从前的百官三里长街紧傍着一条百官街河,走过蒋家桥对面就有一条深深的弄堂,这条弄堂叫做蒋家弄,里面还套着一条沈家弄。从蒋家弄的东头进去一直可以走到谷家台门西头出去,老底子的谷家台门也就是后来的上虞县政府。这蒋家弄的中间地段有一个沈家弄的出口,当年有一块巨大的“骑马石”,据传是远古时代虞舜上马的地方。

我从网上查阅“骑马石”的资料,所谓“骑马石”乃是上马石也。古代的大户人家,在大宅门前常设置两块巨石,从侧面看巨石是L形,是一个具备有两步台阶(有的是三步,以两步居多)的石头。第一步台阶高约30厘米,第二步台阶高约60厘米。石重一千公斤。通常多为青石或花岗石,不加雕琢,也有白色大理石,并经精细雕琢的。

这两块石头,作用极大。一是显示主人的等级,因为马、驴、骡是旧时代步的主要工具之一,加之元、清时代满蒙等民族有骑马狩猎的祖习,清代朝廷有过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有“前引”,“后从”的定例,即主人外出时,奴才和仆从也要骑马,前呼后拥地跟随,即使后来主人们乘车、乘轿,仆人也要骑马左右跟随。所以,旧时的府第、四合院、大会馆的门前都在左右有上下马石。

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虽然也是宅第主人等级的划分标准,但当时宅第主人进出门上马下马确实也是离不开“骑马石”。每当主人外出时,家中的仆人便会牵马备鞍至“骑马石”前,主人走上“骑马石”的两步台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脚登马蹬、骑上马背出行了。假如主人年高上马不便,“骑马石”则更是帮上大忙了。门前的两块“骑马石”,一块是供主人出行时登高上马用的,另一块是供主人归来时下马用的。但下马石负责牵马的仆人从不叫下马石,因为旧时下马石的出口是不受人听的。

古代的大户人家,在宅门前设置的两块有两步台阶的巨石“骑马石”,多为青石或花岗石,也有白色大理石的,一般为拐角形成阶状,置于宅弟大门两侧,上马下马,踩踏十分方便。“骑马石”的石上往往雕以去纹图案,涂以彩色,与大门和影壁相呼应,增加门前空间的富丽。河南巩县宋神宗陵的“骑马石”,斜坡三阶,立硕为云龙浮雕,体现着皇家气派。宋代张泽端《清明上河图》画卷上,绘有“骑马石”,其置于大门前一侧,斜梯面侧向大门口,石上有人坐。另外上马下马之外还要拴马,拴马石桩通常立在大门外两旁,有的采取对称形式。拴马石可分为桩顶、桩颈、桩身、桩根四个部分。桩根为粗坯,埋入地卜。桩身表面以横格或席纹排凿,有的还浮雕串枝莲、卷草、云水纹图案。桩颈,就像格扇门分为三段,下段的裙板、上段的隔心之间,以绦环板为过渡一样,拴马石的桩身与桩顶之间,有桩颈做为连接部分。桩颈的雕饰比较讲究,鹿、马、花、鸟、云水、博古,是常见的浮雕图案。桩顶部分为人物、动物造型,这是拴马石雕刻的精彩所在。

上马石、下马石、拴马桩是过去大宅门前的一道风景。记得小时候我曾听过相声《夸住宅》中说道,门口有四棵门槐,有上马石下马石,拴马的桩子,夸过上马石,再夸拴马桩。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骑马石”现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了。

据我考证,百官蒋家弄的“骑马石”是沈家弄沈家台门我娘娘祖上的大宅门第遗存的。沈家台门当年占地面积不小,房屋很多很多。建筑结构是砖木石三者混合,小青瓦屋面。在我小的时候,娘娘经常提起她家沈氏家族的祖辈曾经做过官衔不低的大官,平时喜欢骑高头大马回家,所以他家的门庭前面,侍立着两块“骑马石”,以作下马时踏脚而用,在她父亲这一代还是百官非常有影响的一个大户人家。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的沈家台门,还残留着很大的石柱门廊,两旁边是园子。整个台门里青砖垒成墙,木板隔成壁,门呈八字形开,门楣之上镶有青石浮雕,飞檐遮挡有两三米之深。走进去可见厅堂、天井、回廊、厢房、小院和花台,里面还有一个非常精致考究的四方池塘。可惜这里巳经蛰居着杂七杂八的异姓人家。厢房作居室,堂厅、回廊变成几家公用厨房;厨房里挤满煤炉、火灶、案板、碗橱和水缸,墙上挂满炊具和杂物。

这里假如在从前应该是高门槛,门枕石,垂花门,外加一对骑马石,显得十分威严,气派不凡。这里假如在从前应该是正房五间为上,前出廊,后出厦,东西厢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房。东跨院是厨房,西跨院是茅房,倒座儿书房五间为待客厅。明摘合页的窗户,可扇的大玻璃,夏景天是米须的帘子,冬景天子口的风门儿。往屋里一看,真是画露天机,别有洞天。这里假如在从前应该是山石高耸,细水盘流。上有楼台殿阁,下有水榭凉亭,左右是爬山转角,超手游廊。玉砌铜镶,花石为路,山虎爬墙,藤萝绕树。玉带桥竹拦护岸,月牙河碧水沉流。这里假如在从前应该是院里有对对花盆,石榴树,茶叶末色养鱼缸,九尺高夹竹桃,迎春、探春、栀子、翠柏、梧桐树,各种鲜花,各样洋花,真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

史书有载自唐宋以来百官人物日盛,氏族多来源于中原,尤其是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宋室南渡,许多中原士族皇亲国戚纷纷避难于百官,从而带来了不少中原文化,沈家台门的建筑是和中原建筑相互交融的结果。我以为蒋家弄内沈家台门大宅门第前的“骑马石”是中原建筑文化的遗韵。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蒋家弄的“骑马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