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历史的记忆补充篇(关不上的记忆之门十)

历史的记忆补充篇(关不上的记忆之门十)

2013-10-25 07:11 作者:北吹 阅读量:29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每当我打开记忆之门,童年的回忆就一幕幕闪现在眼前,记忆在我脑海里已永远无法抹去。在我刚跨进校门的年代,正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期,工厂,学校和机关也兴起了学俄语热,我爸爸也开始攻读俄语,那时在大城市,中学的学生还掀起一股和苏联学生的通信热,就是在还不知对方是谁的情况下,写一封交友信寄苏联某中学,某班,某排,某坐位,对方在收到信后都会很快回信,双方并很快建起了信件的友谊传递.

我上海的一位表哥就在这次友谊传递中结识了一位苏联女同学,他们通了好几年信,直到中苏关系恶化才失去联系。那时在济南还有一项活动叫“北京跑莫斯科”就是每天长跑的路加起来,达到两地的路程就算跑到了,但总长多少我忘了,大约要跑8,9千公里吧,那项运动有时间性的,我后来看到从体校出来的学生胸前都别上了,北京跑到莫斯科的纪念章。

在胜利大街小学念书的那段时间,是我看苏联电影最多的时期,除学校每星期集体去看一次电影外,还有每星期两次“中苏友好电影院”送来的免费票,当时济南有所“中苏友好影院”电影放映员全是苏联人,影片也全是苏联片,晚上对外卖票,白天免费义务向全市各中小学发票放映,我记得我们班每次能分到四至五张票,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给学生票,那时由于我学习比较好,故我基本每两个星期就能拿到一次票,在那时期我看了许多苏联早期和晚期的片子,我当时对苏联影片中,外国人那风趣简练的对话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而我也喜欢上了外国片,当时除苏联外的外国片很少,像中法合拍电影“风筝”因是儿童片所以学校必会组织去看,但像英国片“三剑客”等的片子我只能求助在政治学校学习的爸爸了,故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山东省政治学校”的电话号码,它是2664,因这个号码我打的太多了。

在我刚接触舞台艺术时,我只对相声,话剧感兴趣,对戏我一点也不感兴趣,总感觉一句话为什么不去说,而要去唱,好像感到不真实,只到长大了才真正体会到了它的艺术性,我在念二年级时曾去山东剧院看过一部,有苏联儿童艺术剧院来演出的话剧“雪女皇”它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那苏联人的中文对白和演艺,而是那奇异多变的布景,我清晰的记得,舞台上下起了雪,而且很快台上就有了一层雪白的东西,演员在台上走会留下脚印,感到一股真实的感觉,这对现在来说也早已落后了,现在电脑控制和合成的布景早取代了那,所谓的机关布景,但上世纪50年代,在我那儿童年代人心里,不免有种对国家科学技术落后的紧迫感,当时真有股要好好念书,多学点知识长大后去建设国家的思想,因为人都有种自己国家的荣誉感。(待续)

相关文章关键词

《历史的记忆补充篇(关不上的记忆之门十)》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