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合一的年轮
还记得在自己二十岁的那年,当时用青涩的笔端勾勒出一幅幅理想的蓝图。那时的我之于未来,美丽的憧憬多过前程的担忧。而时隔一年之后,当我立于窗前,静心冥想间,又是一个冬季,只是人比以前彷徨。也许他们所说的变化,并没有错,只是我没有察觉。
若非要追溯我读书的年纪,那么,十八岁那年摆脱了八股文的束缚,并试着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素情,应该是最初文学梦的源头。那年,隐藏了许多心里话在腹腔。其中有愧疚,一个懵懂无知少年对于所作所为的深深自责。有宣泄,一种时运不济的重度感伤。也有感动,当然,这是后来回忆时才发现的。当时,已经被透不过气来的压力所包裹,不堪重负。三年过去了,曾经幼稚地怀想,二十一岁策马扬鞭的凌云壮志,斩钉截铁地把双十岁月埋作人生的序章。不曾料想,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相辅相成的。而一味的愚昧,不过是无谓的挣扎,勉强的辩驳罢了。
翻看着那些斑驳的文字,从华丽的辞藻过渡到朴素的情感,体验的变更,文字的取舍,也大概能说明这三年的心灵历程。诸如“岁月飘零了谁的流年”这些在当时认为极美极美的句子,如今却倦怠之极,味同嚼蜡。渐渐地,常常感动于生活本身的文字。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二十岁这一年,的确,我遇到了一些瓶颈。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想着就此消沉下去,不再有任何的奋斗。即使我正直青春。而当我在年关之前迎来自己二十一岁生日的时候,我开始有点憎恨自己的软弱。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还有谁会相信你呢?
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我将带着行李离开这片校园,一如当时只身来到这片土地。只是这一来一去之间,隔了四年,发生了许多故事。有一些东西是我能肯定的,毕业,分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分分合合之中,命运又是那么地难以琢磨。谁能说得清我又是哪个平凡的谁呢?只是现在的我不再对那些美丽的幻影作过多的流连。慢慢地,学着忍耐与包容。与其说在时光中蜕变了性情,还不如讲在现实中照清了自己。长大到底算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呢?毋庸置疑,在这场与岁月的历史战争中,无论是夏商周,还是唐宋元明,人总是那么无奈。我并不想否认成长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也不能否认。只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长,在某些方面,仍需完善。真诚地希望,中国的未来是那些温暖的灯火,而并非那些牌桌饭局的排场。但愿总有几个甚至一群人,能挺身而出,为正直和善良作坚强的护卫。但愿天佑中华罢。
有人说,我就像是一本书,写满了文字,但是都是忧伤的。其实,忧伤还是快乐,犹如那首歌一样,又有谁能分得清呢?当惨淡的人生在平和的笔端游走,你能如此肯定地认为他就是一个厌世者吗?有人问我,当年总是带着清爽笑容、自信满满的你是否已经不再?以前是傻笑,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把那些看不穿的伪装也当成一种玩笑。我也喜欢旧时的憨厚,但谁能逃过岁月的变迁呢?我还是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生活。开始把那些艰难与挫折当成一种历练,浅浅一笑间,抹去许多的不如意。而那些快乐的瞬间,也不再狂欢不止,学着在静默中祝福,将微笑收进心底。只是我已习惯把快乐当成短暂的放松,把悲伤当成深刻的感动。
在二十一岁第一天的尾声,谨以此致敬陪伴我的那些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