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天堂心灵的对话
——追念恩师苏振亚先生
辛卯岁中,夏月癸亥,智慧之星,陨落周原,恩师振亚,驾鹤西去。噩耗传来,千山哀恸,渭水哭泣。子女守服,亲朋吊唁,吾心悲痛。仁兄音容,历历在目,诸多教导,常铭于胸。顿失良友,思绪万千,含泪成文,以示追念。
逝者如斯,人生无常。我的恩师、挚友、兄长振亚先生走了。对于恩师的怀念,我不想用更多的官方语言去评价他的一生。我只想把与他交往中的点滴故事告诉世人,就知道振亚兄是怎样的受人尊敬和爱戴。
我与振亚兄相识于1981年,那时他任益店人民公社管委会主任(后任书记),我刚被招为国家干部分配到公社担任农村经营管理专干。后来在1983年政社(人民公社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分设时,他力举我担任益店镇副镇长,那年我27岁,成为岐山县最年轻的副科级领导干部。著名作家柳青先生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在我人生紧要的几步处,都是振亚兄为我指点迷津,引航导向,也使得我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如果说后来我还为人民做过一点有益的、受到社会认可的事情的话,无一不与振亚兄的熏陶和指导有关。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我知道咱俩相交,世称忘年,感情甚笃,时至晚辈,仍继你我家风,续交既往,亦可称为世交。你虽然走了,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将会倍加珍惜呵护咱们这种至诚至美的友情。听孩子们说您在医院治疗期间,很配合、很坚强、很从容,我知道这是您的性格使然。但在您弥留之际我未能看望您一面,也未能和您说上几句知心话便成愚弟我终生遗憾。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我知道,在岐山政界你是一位勤学善思的领导干部。你把握时局大势的准确,与你的学习和思考紧密相关。记得1982年,全县其他乡镇都还在探索包干到组责任制的时候,您就派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到永新村白家原组搞大包干(全县唯一的)试点,试点成功,你在全县农村责任制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大包干的好处和做法。时过不久,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工作的第一个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和精神就是推行大包干责任制。当时县上有人说你有先见之明,但我认为这完全是您善于学习和思考的必然结果。益店镇当时在您指导下没有搞包干到组,一次到位完成了大包干责任制,少走了弯路,群众高兴,上级满意。现在回想,这可能就是为您后来担任十年农工部长最好的铺垫吧!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我知道您是岐山县唯一一位在农工部长岗位上工作了十年的人。这在宝鸡市、乃至陕西省也是很少有的。我想这与您一贯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作风不无关系。您在农工部长岗位的十年,正是中国农村改革从探索、深化到攻坚克难的历史阶段。我知道这十年您为了岐山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披星戴月、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人都说农工部是清水衙门,但您硬是凭着共产党人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那股精神,把岐山县的农村工作经验推向宝鸡乃至全省。记得咱俩编著的《岐山县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实践和认识》一书出版时,您带我去请原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刘云岳为该书作序,席间,刘云岳主任的一席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苏振亚部长是你们岐山县农村政策、发展改革的见证人、活词典,他关于农村工作的看法和见解多有独到之处。你们年轻人要好好向他学习。”听了上级领导对您的评价,我在心中对您的敬重更添分量。但谁能知道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崇拜的农工部长,在“文革”中“因民主补课,补定成分”问题受到错误处理和不公待遇整整十年。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也许就是这十年,我想振亚兄您坚持追求自己的信仰不动摇,对中国农村的未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才使得您在后来农工部长岗位的十年中游刃有余。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我知道您是一位宽于待人,团结同志的好领导。和您在一起工作,同志们都觉得心情十分舒畅,不论工作中的加班加点,或是下乡检查指导工作,不论工作中困难再大、问题再多,大家从不叫苦叫累,无怨无悔。即使同事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或错误,您从来没有板着面孔训斥,而是从你的亲身经历中循循善诱,并及时给出纠正错误的方法和办法。记得为准备第三期社教动员大会,晚上要加班印材料,那天您也没有回家,一会儿帮我们装订材料,一会儿给我们倒茶添水,不知不觉干到黎明5点,任务完成,但大家始终没感觉到累,而且心情还十分愉快。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我知道您在位时十分爱才又善于用才,更善于向组织举贤荐能。我始终是您举贤荐能的受益者,记得1990年底,县委为您担任主任的县社教办选一位副主任,你再次力举我担纲此任,我没有辜负县委和您的期望。有人曾给你算过一笔人才账,说自打你恢复职务以来,跟你干过事的人当中,有40多人走上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而且没有一人因腐败问题而落马。我想这是您为岐山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吧!我想更是您人格力量的彰显。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我知道,您不但一贯忠诚党的事业,而且对家庭子女也是关爱有加。您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有着人民教师深厚的职业修养,对孩子从不呵斥训骂,而是诲人不倦的教导、开导、引导。孩子们也继承苏家优秀门风,不失父望,现在个个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特别是两个儿子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孙辈们也都学业进步。振亚兄,我想这是您一生最丰厚的财富。记得您给我说过一句话,“要把孩子的培养当成事业来做,不然个人再辉煌,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今天我完全理解了您的这句话,您做到了,而且做成了岐山人的榜样。我会照着您说的继续去做。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在世,每个人的人生长度我们无法把握,但人生的厚度却是每个人用自己的修养和历练堆积起来的。我知道76岁对您的人生是短暂的,但我知道您的人生厚度却是我和您的子女们永远都读不完的一部厚重的人生经典。我们会在今后的的人生历程中一如既往的品读您、理解您、学习您。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永远是我人生精神力量的源泉,是我人品的楷模。我会永远尊敬您、崇拜您。用您的人格精神激励我、鼓舞我,使我毫无遗憾、健康而快乐的走完人生之路。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嫂夫人与您结为伴侣,一路走来,经受过风雨,沐浴过阳光。即使在您人生最艰难的岁月,不弃不离,相濡以沫,抚教子女,您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她精心侍奉您的起居饮食,其实我知道您对嫂子的好是记在心里,现在您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嫂子,振亚兄,我现在自信的告诉您,孩子们表示,会像您在世时一样,更加爱戴、关心、孝敬他们的母亲,让嫂子晚年开心快乐、健康幸福。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您知道吗?您走后当天,张怀勋先生为您撰挽联一幅,“七十六岁月坎坷一生世味酸甜苦辣皆尝遍,二万八千日读教耕政人情浓淡炎凉俱知晓”。村上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都说这样概括很像您的一生。不知您满意否?!
尊敬而崇拜的振亚兄您放心吧!安息吧!
您的愚弟、部下王恭顿首
于宝鸡山人草堂
辛卯年六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