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清华海凭吊

清华海凭吊

2013-10-23 08:12 作者:汪洋 阅读量:30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农家乐抢滩登陆保山,风靡了整个永昌坝子,特别是城郊,挨家挨户的农家乐连成一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心,给曾经占主导市场的城镇饭局一次致命的打击。小小的农家乐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冲击力,理由有三:首先是农家乐远离闹市,环境宜人;其次是农家乐菜肴以农村风味占主导,既实惠又有特色;最重要的吸引力在于商家免费提供的机子麻将机和宽敞的酗酒环境。清华海得以失而复现就得益于农家乐商家的眷顾。食客或停留在茅草水榭上围着麻将桌耍钱娱乐;或坐在树荫下的石桌上开怀畅饮,酒令声与鸟叫蛙鸣声此起彼伏争高低;也有人围湖静坐只待鱼儿上钩中饱私囊。我自愧不善如此种种娱乐与同伴们共解风情,内心孤独地如失了魂儿一般四处寻觅。失而复得的残景虽能给人聊表慰藉,可我总是贪婪地在脑海里拼凑五百年前美丽图案。

时光穿梭,我回到了五百年前的永昌,御驾青云直上,傲视天下,云蒸霞蔚的哀牢故地是两条铂金玉带系裹着的九龙方尊青铜鼎,巨鼎底部是女娲梳妆时用的椭圆青铜镜,铜镜四壁镶嵌着闪烁着刀光剑影的立体图案。纵身降落湖中孤岛,一探究竟,美哉!好一处人间仙境!无需吹捧,与此相比,武陵桃源也必定黯然失色。倘若陶渊明在世必然会悔青了肠子,痛批自己孤陋寡闻。目睹似乎与我齐高的故国神山,宛如一位安详平和的老人仰面长叹,向芸芸众生倾诉哀牢帝国的沧桑。那不是山,是一位实实在在见证着历史兴衰的长者,青华海哺育的永昌儿女不论夷汉都能感应到他的真实存在,都能聆听到他内心的惆怅。我敢断言他必定就是九隆神王留在尘世间的化身,当身陷三尺黄土时他怎么能抛下自己开创的“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泱泱大国而洒脱地离开尘世呢?只能垂死挣扎与命运抗争,留得一张苍凉的面孔永远守望着这一方水土。

神山下的湖畔依然完好地保存着与两汉相始终的哀牢国都,虽不及长安未央和东都洛阳,可依然巍峨雄壮,足可再次威震亚洲的大西南。背山面海的层层殿宇是“名号不可得而数”的世代哀牢王权利的象征,从这里发出的诏令南通夷方,北交两汉。一侧的哀牢王御花园足可与皇家园林相媲美,水榭亭台,包罗万象。如此遥远的中原迹象足够说明那一条悠久的永昌古道早在秦汉就已经交通夷汉了。哀牢皇城的建筑风格虽没有天人合一的隽美,但透过其布局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高超智慧。背靠高山西临清华海,只有南北可交通,整个西南都是哀牢部族的地盘,对哀牢国只有巩固毫无威胁,因此皇城南侧便是这个古老的国都永久的粮仓,如今的麦场就是曾经的粮仓。东北虽是自己的地盘,但有滇国与其接壤,还有两汉的窥探。汉武帝不是已把不韦县设进了自己的心脏了吗,为了抵御北边的威胁,皇城的北侧全是御林军的营房。如此依山傍水的哀牢故地怎么能不令古往今来的过客流连忘返!

回首遥望九龙吞吐的地方,仿佛时空穿梭一般,立即就回到了京师应天府上,只是眼前的城池不过是京城的压缩版。金齿卫,西南第一大都会,与夷方古都隔海相对,直面中原文化与哀牢文化在古铜镜似的大海中交融荟萃。隆城映水尽显其无以伦比的隽美,如苍翠欲滴的翡翠堆砌起来的太保山巍峨耸立,两条腾飞的巨龙奔腾直下,南饮龙池,北游兰津。虎踞龙盘的大明城池宛如文房四宝令人叹为观止。塔为笔,水为墨,大地当纸池做砚,尽情书写大西南峡谷的天上人间。七十二条街,八十一条巷纵横交错俨然就是马卡波罗笔下的卡丹丹大平原上的一座巨大棋盘,任凭南来北往客、五湖四海商纵情博弈。八大城楼雄踞四面八方,面向南洋,展现悠悠中华天朝大国不可比拟的富强。拱北门、通化门、仁寿门三大城门向着千年悠悠古道敞开,笑迎中原文明随着千里马帮徐徐驶来;镇南门、龙泉门向夷方小国敞开胸怀,尽情地将华夏文明洒向世界。打开升阳门,策马奔腾,饮马清华海,静坐打鱼村大榕树下渔村晚钓或是顺手?一些菱角,江南故地的情趣应有尽有。如此景致,谁又能想到自己已身处不毛之地呢?

向北眺望,烟波浩渺杨柳垂拂,碧玉妆成的万丝绿条迎着徐徐吹来的海风在宁静的海面上轻轻荡漾。碧波绿柳间,一道惊虹横跨东西两岸,响着悠扬的铃铛的马帮乘风踏浪穿梭于宛如银河上的鹊桥。昔日梅花古渡,今朝北津烟柳,哀牢王师不知多少次将此踩得尘土飞扬,金戈铁马征战沙场。武侯南征,用一块块木板硬是在这里铺砌出了一座繁花似锦的千年古镇,长长的青石板街道果然像一条腾飞的青龙活跃在清华海之畔,难怪命名青龙街,当然是实至名归。千年穿梭在南方丝绸古道上的马帮总会在这里徜徉,这里不仅是诸葛丞相征战的沙场,更是南来北往的商贾马帮休憩的驿站。马帮驮出来的古镇却不乏江南水乡的美韵,小桥流水,烟柳垂岸,更有碧海波涛相伴。古镇两边铺面林立,马店、绸缎坊、糕点铺、茶馆等等商业场子应有尽有,完美地彰显了古道重镇的辉煌。

越过北津桥,沿着海边漫步,凤栖山下,是一个历史厚重的地方。哀牢帝国在大汉天子卧榻之侧虎视眈眈之时,汉武大帝却斗胆“为彰其先人之恶”,将一代枭雄吕不韦的后人悉数前往这个无法掌控的边疆,堂而皇之设为不韦县,将一颗大钉子插在哀牢王的心脏。颇具规模的四方街在遥远的边疆独竖一帜,雄伟而庄严,似乎在向世人展示在“汉阳迁亭侯”吕凯执忠绝域时的辉煌。吕侯拴马桩、吕侯插戟石、吕侯点将台、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佛道寺观,无不是被沉重的历史所渲染的图案。在这里,只有在这里方可体味历史的沧桑。澜沧江以西的第一个中原王朝政权,处处都散发着历史的芳香。

清华海南岸,长方形的城堡虽略显荒凉,但依然可以参透它昔日的庄严与辉煌。公元69年哀牢归汉,东汉王朝在此设立了天下第二大郡—永昌郡。从此,昔日的异族外邦纳入了中原王朝的麾下名震一方。史学家班固欣然为此高歌,留下了《东都赋》这一千古绝唱,将永昌这一响当当的名字传遍神州大地,供世人敬仰。诸葛亮南征在此大汉城邦下榻,更使这一地区充满了蜀汉气息,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遐想。诸葛营、诸葛堰、汉营、汉庄……。一串串叫中原移民低头思故乡的名字怎能不叫人流连忘返?永昌,两千年名号响彻寰宇,两千年的辉煌,正是在这些刻满了汉晋符号的断瓦残垣中回荡。

一百七十平方公里的永昌坝子,方圆几十里的清华海,东南西北却容纳了一国四城,东哀牢,西金齿,南永昌,北不韦。这难道不是千古奇闻吗?从春秋战国伊始,历朝历代的点点滴滴在这里包罗万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华海,与大海大湖相比,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池塘,却绝不亚于四大洋的肚量,千万年来毫不吝啬地包容了人间百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沙壹娘娘在清华海浣洗触龙而孕,诞生了九隆神王,不正好验证了刘禹锡的千古绝唱吗?

清华海,龙的传说诞生了龙的传人。而龙的传人竟然一步步蚕食自己的母亲—清华海,使自己的母亲被永远踩在脚底,永世不得翻身。上世纪五十年代尚可一睹母亲湖残存的风采,而今只能对着几十亩发出恶心的臭味儿荷花池追忆清华海昔日的风采。期待,期待,期待着十二五规划的壮举,将逝去的千年古湖重新展现在发展绿色经济旅游业的新时代。

相关文章关键词

《清华海凭吊》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