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地名的遐想

昨天的百官:地名的遐想

2013-10-24 04:36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7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翻看旧版《上虞县百官镇地图》,在百官的西南角,清楚地标注着“教场”二个字的地名,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很少有人知道“教场”的意思了。记忆中的古镇百官“教场”遗址,在今天的人民路以南,新建路以西,横街西路以北,百沥海塘以东区块内。

老辈手里的“教场”东首,如今的剧院对面是个很大的池塘,名字叫“夏池”。

“教场”南首,如今的横街西路原来是一条河,叫“横牌河”,河边有一棵粗大的千年古樟树,至今还残留着半边乌焦;在新建路和横牌河口子上当年耸立着一座很大的石牌坊,叫“横牌”;估计是为了表彰纪念老辈手里某个出名的人物。

“教场”西首,余塘下原来也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叫“校池”,其实那块地方老百官人一直叫“校(土话读‘告’)场里”。

而“教场”北首,则是一座用土堆高的假山,如今还保留着“假山弄”的地名。在我很小的时候那里还有一点不多的土山,我们经常去那里玩。

当年在小桥流水的古镇百官,屁大的地方,竞有着这么大的一个习武教场和校场,不由得我站在“教场”遗址不无限遐想……

我上网查阅资料,获知了教场和校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场是进行比武和检阅军队的场地,而教场则是经常教练军兵的场地。教场带有军用性质的场所,并建有一些附属建筑物。

《宋史·礼志》载:“高宗幸大教场,次幸白石教场阅兵……”一般来说,教场的旁侧还要建造一些主持练兵和教官休息、办公的设施,如阅兵台和成组的合院建筑;在合院附近或在大门外设立台基,台基上做旗杆台,以便竖杆挂旗。有的教场还设立双旗台座,还有的建造双柱或四柱牌坊。

由此我想到了被称作“横牌”的石牌坊当年可能是四柱牌坊,用来竖杆挂旗。而“校(土话读‘告’)场”、“假山”也不难理解了!

百官的教场东有营门,西边和北边各有辕门。一座大照壁面对大门,操场上筑有将军台一座,演武厅三间,并在左面立旗台、右面立鼓台,在教场的南北两边各有厢房数间,还有走廊相连。更有那“箭道宽敞,地僻而廓”的马道和箭场。

每逢操练演习,比武较量,“剑戟辉煌,鸣镝传响,马声啾啾,金鼓喧扬”,军威颇壮。教场因要容纳众多的兵将,故地域阔大。“戈矛成山林,玄甲耀目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魏·曹丕《广陵观兵》)。宋人辛弃疾则在《破阵子》一词中,写出“沙场秋点兵”的盛况:“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但是经过岁月沧桑,自从县治搬到丰惠后颓象大露,气势雄壮的教场,狐兔安巢门可罗雀,经年不闻习武之声。加之百官镇内居民,不堪旧地拥杂,纷纷向教场周围寻地,建宅安家。使这个原先森严壁垒的教场,逐渐成为新的居民点,一条街巷自然而生。因其是依教场而建,故得名为“教场弄”。

每个弄堂每个地名都有它的历史故事,如仔细加以品味,便觉无穷的意蕴,只是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罢了!惟有那些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还标着昔日弄堂名字,以至于经常被人忽略。……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地名的遐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