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上堰头的“季家池塘”

昨天的百官:上堰头的“季家池塘”

2013-10-24 00:22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1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位于百官上堰头的龙山路、新建路交叉转弯处,原市政府办公中心是百官老城区最繁华的中心地段。今天已开发成为了百官的经典楼盘“滨江豪苑”,“滨江豪苑”沿着横街中路、新建路、龙山路环形的北、西、南三侧的建筑均为营业店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百官老市区的唯一景观豪宅。“滨江豪苑”的小区面积达440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有92510平方米,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79310平方米。

绵延十八里的曹娥江景观带仿佛是“滨江豪苑”的天然围篱,抬头举目即可映入眼帘,悠悠江水,旖旎风光,呈现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江南风情画卷。十里龙山犹如“滨江豪苑”的绿色城墙,妩媚叠翠,绿意盎然,随时可涤荡心灵,陶冶性情。“滨江豪苑”将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精心设计出了内庭绿地、街心花园等丰富多彩的景观系统,绿草如茵,碧波涟漪,各种名贵花木岁四季变化呈现出不同风貌。家仿佛就住在公园里,漫步芳园处处都可见到顶级大师的非凡手笔,静谧、优雅是这里的主旋律,悠闲、浪漫是生活情调的自然享受。

今天“滨江豪苑”的“街心花园”,原来也是上虞县政府门口的“街心花园”,这是一处风景优美、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在我的记忆中,从前这里每个早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有许多老人开始锻炼身体,有的练太极拳,有的打羽毛球。“街心花园”种植了许多美丽的花草树木了,花坛里有迎春花、丁香花、樱桃花、刺梅花等,红的热闹、粉的娇艳、白的高雅、黄的富贵,擎在枝头上的花朵大大方方,藏在身后的羞羞答答。而花坛周围的树木又是非常茂盛,杨树好似忠实的哨兵,柳树则像柔美的少女。

如果要追溯更早的年代,“街心花园”的地坪原先是百官的“季家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诗人杨万里描写的池塘的美丽。而王昌龄笔下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更是“季家池塘”荷塘的真实写照。在池塘里种上莲荷菱角,是我们百官人的乡俗。以往每当盛夏时分,老辈手里的百官所有池塘都会冒出碧绿碧绿的硕大的荷叶,以及点缀在绿毯之中的洁白或粉红的荷花。随着秋天的临近,荷塘变得素面朝天,绿叶渐次发黄、变灰,在西风中一叶叶枯萎,最后零落成泥,独留下数不清的泛黑的荷梗,手指般顽强地指着天空。“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风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诗人李商隐的歌唱。“季家池塘”同所有的百官荷塘一样,秋天它在翩飞的寒意里蜕化、酝酿、成长,到了冬天,它奉献给人的除了满框的鱼儿,还有挖不尽的香脆爽口的白藕。

“季家池塘”在百官还有个美丽的传说,老早老早以前的百官“季家池塘”池塘相联着泉水,平静的水面上,有时突然似有大鱼吐水般地会极轻快地涌上来一串串水泡;走到中途又歪倒下来,就像一串串珍珠在水中斜放着;有时则需要半天辰光才慢慢地涌上来一个大一点、扁一点的水泡,可轻风一拂又碎了。有时却一串接着一串,同时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拥挤了上来,就像一朵朵攒得整齐的珠花,雪白、雪白的。“季家池塘”里的水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涸的,既不会盈满溢出,也不会浅降下去。

有一年“落月里”(夏天),百官又逢大旱,老天迟迟不肯下雨,河江翻天,田地都晒得开裂了。这个时候,季姓族人在下市头季家祠堂开会商讨对策,族长太公发下话来,要救本家人的田地。于是季姓人家的所有男丁齐心协力,通宵夜战开挖通水渠道,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借来许许多多的“车水盘”,昼夜不停地的车水。奇怪的是白天池塘里的水位会下降一点点,可到了第二天早上一看,池塘里的水位又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一连车了半个多月,水位就是不见下降。

有一天“晏快”,一位清瘦脸孔白胡子的老太公来到了“季家池塘”旁边,对坐阵指挥的族长太公说:“池塘里的水,明天就要车干了。你们会发现一条大大的乌鲤鱼,希望大家不要伤害它。”“好个!好个!”族长太公满口答应,并热情地邀请他到祠堂里吃了晏饭,并特意给他做了张大大的“麦糊烧”,用咸菜肉丝小炒卷裹大饼。“半个多月了都没见水位下降,明天怎么可能会干呢?”大家对于白胡子老太公讲的,池塘里的水会车干,都不太相信。

可是第二天上午的水位却开始明显的下降了!到了中午吃晏饭的时候,池塘里的水位已经降到了一半,到了下午池塘见底已经开始看得到池塘水地的淤泥和沙子了,等到“夜快头”太阳落山的时候,只剩下了一个小水的“水汪谭”了。很多季家里人开始准备捉鱼了,等到天有些“暗朦朦”的时候只有池塘底一个2米见方的小水沟了,几个小后生看到有一条大鱼在“颠发、颠发”,于是大家一起帮忙,在众人的帮助下很快就捉住了这条大鱼。这是一条2米多长,有几百斤重的超大乌鲤鱼。

族长太公想上前去劝阻,可是大家高兴得发狂,这个时候众人根本听不进去,族长太公又拧不过众人,只好“开一眼闭一眼”放任大家。季家自族里人把大鱼抬到了岸上,因为乌鲤鱼太大了,结果是放到铡刀上一铡两半。这个时候,大家突然发现鱼肚皮里面,竞有一张咸菜肉丝小炒卷裹的“麦糊烧”,顿时大家都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为时已晚!

最后,大家还是把这条鱼分吃了,可是从此以后“季家池塘”的水就不再是取之不尽,以后逐渐地干涸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上堰头的“季家池塘”》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