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桃园花开
在古老的百官镇上曾经有一片桃源风景,虽然在岁月更迭中,巳被时光的流水冲淡了,但在我的心中那桃园依旧茂盛地生长在我的记忆里。老底子的百官上堰头街河,有一座东西走向的桃园桥,过桥就是上街,桥的西端老辈手里叫小桃园,就是如今龙山路老桃园商场位置。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还是曹娥江水患猖獗的荒僻之野,百官的先人们在这块虞舜大地上与洪水进行了搏斗,筑建了江堤河坝,有了百沥海塘和百官坝,农耕兴市,日渐繁荣,百官也成了上虞的县治。但这里依然是一片荒滩,后来有一个姓陈的富贾,既有财力,又颇有雅兴。他买下这片荒滩,雇用精通园艺的林工花匠,栽下桃树千株,四周还筑起围墙,辟建出一片园林。
数年后桃树枝繁叶茂,每到三月阳春,这里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芳菲满园,春意盎然。引得来大舜庙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在百官坝中转的富贾商人,还有满城文人雅士前来踏青赏花,游人如织,欢歌笑语不绝于耳。
“小桃园”内是星星点点的粉红花朵含苞待放,迎着春风盛情绽放。朝阳下桃花是绯红一片,云霞似锦绚丽多彩,落英缤纷满园闹春。一时间这里成了百官一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于是乎,“桃园”的美名应运而生。
后来因为百官龙王塘有了一片更大的桃园,为了区别,这里就被叫做“小桃园”,这地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虽然千百年来“小桃园”历经了岁月沧桑无数磨难,繁茂的桃树被砍伐殆尽,但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来“小桃园”这里做客玩耍,除了留有一座石牌坊、一条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路,还留下一片小小的桃园。
每到春天,“小桃园”里是桃花灼灼,柳姿婆娑。桃园之美令人夺魂摄魄,春风荡漾。“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这是晚唐诗人吴融的《桃花》诗作,可谓道尽眼前美景。
好多人一定记得三十年前,在今天的百官龙山公园地址上,当年还有一片“大桃园”。
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上虞县志校续》记载:。“南京桃圆小微红,出百官龙王塘者佳。”“大桃园”位于山青水秀的龙山脚下,我们老百官人叫作龙王塘山,“大桃园”占地面积很大很大,足有上百亩。当年走过铁路涵洞、走过亲水河畔、走上纵横交错的山间小路,满山遍野的桃树掩映在绿叶间,桃树林里一派春意盎然。
进到“大桃园”在桃树林内看树树桃花流丹溢彩芳香四溢,阵阵微风吹拂,片片花瓣随风飞舞纷纷扬扬,方圆尽是芬芳桃李,如同数里彤云,果然美不胜收,让人恍如魂牵梦萦之梦境。“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真的走进了陶渊明梦中的桃花源!
明朝大才子唐寅的《桃花庵歌》也许更能说明心境:“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其实这片桃林也是后来的百官大队山林队种植的,真正的“大桃园”早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代被被砍伐殆尽。
如今百官桃园的那一片桃红柳绿,随着城市的建设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些曾经的美好只能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