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九座“祠堂”

昨天的百官:九座“祠堂”

2013-10-25 07:11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7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百官的地名由来已久。据《水经注》记载:“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候会事汔,因相娱乐,故曰上虞。”后人因名其地曰“百官”。由此推算,百官之得名已有4200余年历史了。

历史上的百官一直是上虞县治驻地。自秦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首次在这里设县,定名“上虞”,隶属会稽郡(绍兴市),县治所在就叫百官镇。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唐长庆二年(822)上虞县治驻地迁丰惠,元置百官驿,明初置巡司。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民初省,民国21年(1932)复置镇。1954年9月11日上虞县政府再次由丰惠迁移百官。

历史上的百官是一个多姓氏聚居的古镇,经过元、明、清代代延续,直至民国初百官有一定规模的宗族不下十余个,曾经有谷、张、祁、王、糜、俞、季、徐、陈、沈、金、茅、朱、赵、陶、蒋、等许多姓氏家族聚居。

其中谷、张、祁、王、糜、俞、季、余八个姓氏是百官的望族,而季姓、谷姓、糜姓为百官三大姓氏。时至今日,百官仍保留着如金家道地、沈家弄、朱家弄等其姓氏家族的古地名。

历史上的百官有九座“祠堂”,祠堂曾经是百官上街、中街、下街、横街标志性的建筑,耀眼于百官古镇上堰头和下市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当年的百官老祖宗传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要世居百官五代以上的人家才承认其百官人的资格,达到一定数量的人口才允许建造宗祠。

由于百官古镇人口迅猛发展,经济空前发达。各氏族之间为了加强势力扩充,团结一致对外,更为求得人财兴旺、泽被后代,让自己的势力和财富能世代相传,均纷纷筹集资金在古镇选址建造宗祠。

在古镇百官的八大姓氏望族都有一座祠堂,每座宗祠结构规模雄伟壮丽、装饰豪华考究。各姓氏宗祠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均采用砖石结构,琉璃构件,虽历经岁月沧桑,仍然金碧辉煌。

当年的百官上堰头有谷家祠堂、张家祠堂、祁家祠堂、王家祠堂,在下市头有糜家祠堂、季家祠堂、俞家祠堂、徐家祠堂。祠堂是每个家族的圣地,也是家族举办各种重要活动的场地。祠堂代表着本家族文化的无尚价值、也代表了生命延续的超越永恒。

老辈手里这建祠堂可是很有讲究的,本族人事先要请人择地,选好位置、定好朝向。动土时本族的代表人物都要聚集在一起敬天地拜祖宗;祠堂建好后还要大摆酒席庆贺。

各个宗祠占地面积一般都在400平方米以上,大的达到好几千平方米左右。门前修建石阶,然后是宽阔的门廊、进入大门两旁建有厢房,正中是一个大天井,两旁小花园,天井正面是高大宽阔的正座,安放列代先祖牌位和祭祀用品。

祠堂的造型和结构多为二进或三进,两扇黑漆大门紧闭,祠堂内多用粗大的木柱或石柱顶住横梁,顶端雕梁画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祠堂前小后大,层次分明;祠堂外形飞檐翘壁,气势雄伟壮观;祠堂门口大多摆放一对大石鼓,给人威武庄严之感。

祠堂的宽大、堂皇是本家族富裕显赫的标志。祠堂主要用于族人聚会、议事,是本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类似于今天社区的会所。

在文明程度比较落后的年代,人们崇尚的是家族精神。族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家庭解决不了,便由族长召集族人开会,大家商议最后由族长定夺;若是本族与外姓人发生了重大冲突事件,族长就会召集大家商议应对办法。

族里的人举办婚礼寿礼也在祠堂里大摆酒席宴请宾客,族里若有老人去世,也到祠堂操办白事。

祠堂里最热闹的时候要数“添丁”,如果谁家族人生了小孩“添丁”,便到祠堂做桌请族人。八个人围坐一张八仙桌,边喝酒边谈事,晚辈敬长辈,小的敬大的,祝福声不断,整个厅堂里情绪高涨、热闹非凡。

如果平时邻里闹了矛盾怄着气的人,此时在你来我往的碰杯声中,会把怨气抛到九霄云外,从此和好如初。

每个祠堂涉及着本家族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都有着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

在百官这个古老的地方,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大家世族”占了统治地位。他们在镇上控制着闹市区房屋,在乡间占据着肥沃良田。这些世族依仗封建特权,把持了百官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商各个方面的大权。来百官任地方官吏的,多与这些世族们沆瀣一气,以求共存共荣。

从老辈手里口碑相传,百官有八大家族,所谓“百官八大家”,指的是谷、张、祁、王、糜、俞、季、余等八姓。但这“百官八大家”还不能都属于“大家”之一列,只有季、谷、糜三大姓“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才有资格称上“大家”。其他都是排除在“大家”之外的,算作一般的平民而已。

如今的凤山路龙山路粮油公司大楼位置,当年这里有一座谷家祠堂,这里还有一个谷家道地,谷姓家族主要聚居在这方土地上。谷姓是百官举足轻重的三大姓之一,谷姓富户较多聚居城区历史悠久,子孙繁衍,是百官上堰头的原居民,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也发生过不少故事。谷家祠堂曾经做过百官的第一所小学堂校舍。

如今的解放街龙山旅社位置,当年的百官街河西首、百官坝前这里有一座张家祠堂,张姓家族主要聚居在这方土地上,张姓是百官的望族之一。但这里也居住着许多金姓家族,至今还保留着一个金家道地的古老地名。另外这里还居住着陈姓家族,张姓和金姓及陈姓也是百官上堰头的原居民。

如今的龙山路小桃园对面位置,当年的大清百官邮局东首,这里有一座祁家祠堂,祁姓家族主要聚居在这方土地上,祁姓是百官的望族之一。在我小的时候蒋家弄是套着沈家弄的,这个地段居住着很多蒋姓和沈姓人家,至今还保留着蒋家弄的古老地名,祁姓、蒋姓和沈姓人家也是百官上堰头的原居民。

如今的步行街横街中路口子百官旅社位置,当年走过百官中街跨过横街桥下,这里有一座王家祠堂,从前的横街里基本上集聚居住着王姓家族,王姓更是百官的望族之一,王家祠堂曾经做过家族私熟学堂。60年代解放军有一架飞机在百官龙山撞山,有7具裹着白布的解放军尸体曾在这里设立灵堂。

如今的剧院路原百官大队轧米厂位置,当年这里有一座余家祠堂,余塘下居住着余姓家族。

如今的人民中路原水产公司位置,当年这里有一座糜家祠堂,糜姓家族主要聚居在百官河北边以糜家大夫第、糜家大弄和糜家小弄二条弄堂的这方土地上。糜姓是百官的三大姓之一,据说百官街的半条街店面房都是一户糜姓店王家的,糜姓是百官下市头的原居民。

如今的大通商城位置,当年这里有一座季家祠堂,季姓家族主要聚居在下市头庙背后和百官中街这二个地方,季姓也是百官的三大姓之一。

如今的大通商城位置这里最早就是俞姓族人的居住区,前面是一条百官河(如今的人民路),当年这里有一座俞家祠堂,俞姓曾是百官的望族之一。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常听大人说,祠堂里供奉着本家历代祖宗牌位,还有死人未出殡的棺材,每逢族人红白大事,大家会在族长太公率领下聚集在一起商量事体,俞家祠堂最后一任族长是现任百官五村村长俞夫根的爷爷。

还有一座徐家祠堂,具体位置不详。

“百官八大家”的由来,其实不过是旧社会封建思想的象征。解放后,打倒了封建统治阶级,清算了封建社会四根绳索之一的族权,“百官八大家”之说也就成为了历史陈迹,而百官的九座“祠堂”也随着岁月的沧桑先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九座“祠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