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不愿买国产品牌?
在《读者》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中国人为什么不买中国品牌?’,感触颇深。觉得这个题目也适合我今天的主题,故借用于此。
为什么在大众购物的时候,国产品牌不能成为他们的首选?甚至在大多数有钱人眼里,国货根本不在其选择范围之列。这其中不乏有崇洋媚外的成分,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国产品牌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与世界大公司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消费者购买不安心。
有些时候,有些人把购买国货与否甚至提升到了爱国不爱国的这样一个层面。甚至扬言:中国人不买中国人自己的产品就是一种耻辱。想一想国货在国外时不时会被冠于莫须有的罪名,强制征收反倾销税等等,也会有说这样的话的冲动。但是花同样的钱,花多一点的钱能买到性能更优异的产品,何乐而不为?在消费者焦急的等待着,等待着国产商品能在性能,质量等诸多方面有一个质的提高的时候,有些企业首先想到的不是产品的创新,而是选择通过压低价格来出售本就没多少吸引力的产品。这样的做法实在让消费者寒心,导致消费者购买欲低下,利润也少得可怜。这实不为建立品牌之可行策略。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企业,建立一个品牌的难度可想而知。和全球性大企业相比,中国的企业是年轻的,有些企业成立的时间甚至只有那些行业巨头的一个零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的力量太过悬殊,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或者引进已经成熟的技术,即使做到最好,也只能跟上他们的脚步,不会有所超越。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只有通过创新来引导下一次的主流,这也是唯一的路径。
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也产生了一些能媲美全球大公司的企业,比如联想,海尔,格力,吉利等,他们已经攻克了一系列难题,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也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2005年4月30日,在CCTV经济频道举办的“中国品牌高峰论坛”上,中石油、中移动等103家企业联合发布了“中国品牌宣言”,呼吁中国企业“要想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更大的成长空间,就必须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尽快完成在品牌、产品、服务、人才等方面的升级,进而推动更多的中国品牌尽快实现向全球品牌的跨越”。
中国企业必须修正“以保持价格低廉为主要营销手段”,在前行的道路中不断探索出更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化。
总之,中国人都期待着中国品牌有更好的,更快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品牌在逐渐走向世界的坚定的步伐。总会有那么一天,在国门之外拿着中国企业创造的产品也会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等到那一天,我会朝着美英等国所在的方向,大声呼喊:“中国,你伤不起”。此时的我是骄傲的,神情中略带些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