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管总理的“三板斧”

管总理的“三板斧”

2013-10-22 13:26 作者:把酒西门 阅读量:23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看过央视热播剧《东方朔》的人也许还记得其中一个细节:在汉武帝为筹措征讨匈奴军费一筹莫展之际,被贬为皇家警卫团战士的东方朔向他举荐了当时最著名的理财专家桑弘羊,桑专家一番盐铁专卖的高论让汉武帝茅塞顿开,东方朔官复原职,桑弘羊也得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资委主任”的美誉。其实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桑弘羊并非“盐铁专卖”的发明者,公元前七世纪中叶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的管仲才是最早提出盐铁专卖并付诸实践的第一人,比桑弘羊足足早了500年。

2700年前的山东,孔子还没有出生,雄霸鲁中和半岛地区的齐国远比鲁国更强大。一心成为中原霸主的齐桓公容忍了管仲曾经谋杀自己未遂的罪行并任命他做了齐国的总理,管仲也没有让齐桓公失望,组阁之后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使齐国日益强盛并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些措施之中,税制改革的三板斧成为其中的关键。

作为法家学派的开山鼻祖,管仲的税制改革要比他的衣钵传人们要温和得多,但是一样的实用,一样的重视制度的建设和有效地执行。大体说来,管总理的“三板斧”包括这样几项内容:矿产资源税的开征,农业税的改良,工商税的改良。

第一斧,砍得是矿产资源的私开乱采。矿产资源税的开征是管仲税制改革的重点,通过广泛的实地调研,管总理发现了齐国在资源上有着其他诸侯不可比拟的优势:铁矿资源丰富,都城临淄附近就有大型铁矿,私人冶铁业发达;三面环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海王之国”,自古就有煮制海盐的传统。基于此,管总理向齐桓公提出了“官山海”的建议,从而使冶铁业和制盐业成为国家的专利,开了盐铁专卖的先河。百分之三十的税率,加上盐铁行业成本低、利润高所产生的丰厚的回报使齐国的国库迅速充盈了起来,为之后齐国四处征讨成就霸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管仲并没有明确提出矿产资源税的名目,但是矿产资源国有、特殊商品国家专营的思想却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斧,砍向了奴隶制社会的根基——井田制。农业税的改良是管仲税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农业税古已有之,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着国家税收最重要的地位。管仲改革之前的农业税,应该是基于“井田制”的劳役税的形式,农民以无偿耕种公田的形式缴纳税赋,自然积极性不高,劳动效率低下,以至于出现了公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的局面。由此,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与民分货”的思想,把公田承包给农户耕种(据说也部分的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地位),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环境设施的不同在“十税一”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纳税标准,收取实物税。同时,适当把土地收益分给农民,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铁制农具的广泛利用,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民生富足,一改齐襄公年间民不聊生的颓势。

第三斧,砍向了“抑工轻商”的传统思想。工商税的改良是管总理税制改革的另一项内容。一方面,他采取了“士农工商”分类管理的户口管理制度,把工商户固定了下来,世代工商的管理形式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起到了有效传承技术、发展商业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管仲免征工商税的思想、五十税一的低税率也极大的减轻了工商户的税负,齐国生产的丝绸、海盐、铁制农具等商品被贩卖到了中原各地,工商业活动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三板斧”盘活了齐国的经济,成为齐国称霸中原的经济基础,虽然瓦解井田制的美名后来被鲁国的“初税亩”抢去了风头,但随着近代管子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管子在税制改革方面的成就已经为更多的专家学者所接受,一代名相——管仲,必将成为齐鲁税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

相关文章关键词

《管总理的“三板斧”》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