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立志青云 直夺明月

立志青云 直夺明月

2013-10-22 02:35 作者:一仓 阅读量:39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志者,心之向也,气之帅也。字典上的注释更为明确,“志”,要有所作为的决心。年轻人,当立志高远,脚踏黄土,向着朝阳、明月奔跑,不折不挠。

请看几个古代名人励志的小故事: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人要立大志。才能激发自己的潜力,激生强大的动力。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远大的志向可以造就伟大的人物。

生活告诉我们,人性易懒,自己欲放纵偷懒时,大志可以提醒自己,路途尚远,若不殷勤,夜无店歇,饥肠辘辘。人性易堕,当自己遭受逆流欲沉沦时,大志可以提醒自己,高山巍峨,岂因飞沙而颤;大江浩浩,岂因险阻而断流。人性易骄,当自己欣于取得的一些蝇头小利时,大志可以提醒自己,朝阳灿烂,尚在前方;明月撩人,仍在头上。人性易惧,当自己为小刀小枪所震慑时,大志可以提醒自己,霹雳炸雷、黑暗悬崖、恶禽猛兽,尚在前程。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人没有理想,就象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而动的帆船,最终只会在大海中湮灭。理想是大海中的灯塔,是白茫大雾中的光亮;是沙漠中的路标。是黑夜中夜空高悬的北斗星。无论什么情况下,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一个人整天茫茫然无所事事,不知为什么而活着,不知为什么去努力。那么生命的意义也只剩了生存。

志贵有恒。有了志向,要有充分的信心去实现志向。要有恒心,有耐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最后没有实现理想,但也拥有了奋斗的过程,有了为了理想坚持的执著。收获了一路的成长,经过了风雨的洗礼。最终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了质变,有了成熟,有了无愧于心的探索征程。

志贵行动。人生立志,但要有行动,得去努力,否则就是志大才疏,立志也没有用,不去踏踏实实去做,这山望着那山高,一辈子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空怀大志,最终一切皆空。人生立志,树立了远大目标,就要脚踏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你才能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立下的志。

不怕艰难,勇敢奋进。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朝着自己的方向,乐观进取、向前迈进。

敢于碰硬,坚持到底。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因此,可以确切地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坚持下去,定会成功。

青云既在头上,彩霞既在前方。吾等当脚踏大地、手扶长风,坚定步伐,埋下头来,向着那个方向,挥洒热情,激扬青春,脚踏实地,直奔朝阳,直夺明月。

相关文章关键词

《立志青云 直夺明月》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