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下市头的“观音庙 ”
“观音庙,观观音,人观观音面,观音观人心。拂尘寺,拂拂尘,风拂拂尘柄,拂尘拂风声。”老底子的百官人每年逢农历二月十九日,就是观音菩萨生日的这天,善男信女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前往百官下市头的观音庙,上香跪拜,同吃斋饭,祈祷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观音,老百官人也叫作“观世音”,是佛教里的大乘菩萨。佛教上说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观音与阿弥陀佛和大势至合被称为“西方三圣”,又与文殊、普贤、地藏合称为“四大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当年老辈手里的百官苦难众生,都期待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现身,来解救人们脱离烦恼的苦海。
记忆中的百官观音庙,座落在黄衙弄的百官河边,也就是如今的人民中路大通商城对面的建设银行位置。这座观音庙规模不大,座南朝北,三开二进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抬染穿斗混合结构,好象长度20米,宽度10米,面积大约为200平方米左右。里面的壁画、石刻字、砖雕保存完整,梁柱的雕刻工艺精美,庙内观音菩萨的塑像造工精致。
观音庙的正殿面朝北,大殿为砖木结构,瓦房,顶为倒“V”字型。殿的中间开有两扇漆黑大门,正面墙下边是大块青砖垒的,上边是木头花格窗户。殿的地面是青砖铺的,东西墙也是用青砖垒的,墙面上画有壁画,讲的都是些传说中惩治恶人、不孝之人的内容,用来警醒世人引以为戒。
观音菩萨坐像就位于大殿正中,观音菩萨面部慈祥、从容,合着腿,左手放在身前,右手托一束花儿。整个佛像有一人半高,全身涂着颜色。观音菩萨塑像的前面支着一张供桌,有2米半长,80厘米宽。给朝拜者上香、放供品用的。
跨出庙门,门前有一块不算小的青石板道地,好象有只香炉安放着。庙前的青石板道地已被人们的脚步磨得平滑青亮,偶尔也有从边上的石缝间冒出一簇两簇青草来,悄无声息的生长着。梅雨季节里庙的二侧山墙上,也会爬满青苔,有一种湿漉漉地绿色。
道地正前方还有一座木桥对着河对岸的季家祠堂,它是善男信女来朝拜观音菩萨的必经之地,独木桥结构极其简单,河江中央只有一架木桩相搭的桥脚,几根木头连接南北,上面铺了一层木板。人走在上面,晃晃悠悠地直打颤。胆小的女人看着脚下的淙淙河水,连站着迈步都不敢。
然而百官观音庙的香火并不冷清。观世音菩萨普生济世的笑着看那一拨又一拨的香客来来往往,来了又走了。每到月上柳梢时,庙堂里留下的是氤氲的香味和满炉的香把子。我能看到的来上香的也大多是妇人来到这里顶礼膜拜,满心满眼寄了愿来的,燃了香,双手合握,默默地跪着,在心里数着诉着,在沉香袅袅渺渺的升腾中,求福求贵求子求孙。
百官的观音庙虽然不大,可是远近名声不小,因而庙中香火不断。百官的观音庙修建年代我不清楚,只记得小时候在农历二月十九,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生日,这天会有更多城里城外的人纷纷来到这里,烧香的,磕头的,许愿的,游玩的,从白天到黑夜,人头攒动,络绎不绝。而且,河江两岸汇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经商做小买卖的,耍手艺的,气氛相当热闹。
后来及至文革浩劫,百官镇二小高年级的学生组织了红卫兵,从贴大字报开始到杀向社会,几天前还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几天后就开始了横扫“四旧”。他们就近到河对面砸了观音庙,把观音庙香案拆毁,高大的观音菩萨头颅被齐颈部截断,塑像被砸烂,观音庙因之破败失修。残存的庙宇最后在城市拆建中被彻底清除。
如今曾经辉煌的百官“观音庙”只能留在了老百官人的记忆深处,恐怕连档案中心也查阅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