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下市头的“下庙”

昨天的百官:下市头的“下庙”

2013-10-23 15:21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7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老辈手里的百官人非常信仰神佛,镇内寺庙林立,几乎三步一寺,五步一庙。据我考证,百官的寺庙、庵观、院祠多达二、三十座,许多寺庙供奉着神明,守护一方平安,朝香许愿、以酬祈福者众多。这些寺庙有的是祭祀神佛的,有的是宣扬忠孝节义的,有的是纪念祖宗先代贤哲的。这些寺庙气势最恢宏的是上堰头的大舜庙、旌教寺,其次就是下市头的下庙和岳庙。

记忆中的下庙在下市头,小时候我要沿着百官河走过糜家小弄、九间楼(地名),糜家大富地、糜家大弄后到达一个高埠头的地方,也就是如今的下街粮站北首人民中路的马路中央位置。当年通向三棚桥的百官河是沿着下庙南侧,弧形绕道过去的,在下庙门前有一座南北朝向的万安桥,听老百官人俞信珍介绍说:过桥又是一座岳庙,在如今下街粮站位置,当年下市头是下庙、岳庙双庙并列的。

下市头的下庙前,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全部用条石和石板镶嵌而成。牌坊宽6米,通高7米,四柱三层,阳面有花、鸟、人物,阴面有双狮斗宝、双凤朝阳浮雕,并有匾额对联。远远地望去这座立于平地上,没有任何支撑物的石牌坊,各种浮雕动物栩栩如生,字刻庄重清晰,整体显得古朴典雅,气韵迷人。在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侵蚀后,终于有一天倒塌了。

走到百官下庙,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庙宇,庙门前蹲着一对雕刻的石狮,昂首威猛,神气各殊。庙里面共两进,有前殿、正殿,还有一座庙台。正殿高10米,三铺顶,正脊饰有二龙戏珠,殿内供奉着“桑九候王”和“蚕花娘娘”的塑像,墙上有描绘的重彩壁画。整座建筑飞檐挑阁,雕梁画柱,气势轩瀚,造艺精湛。下庙是老百官人们心目的圣庙。老底子有很多人不管遇到什么大事小事,便会到下庙顶礼膜拜,乞求指点迷津。

传说这桑王是虞舜的功臣,是上虞百官人,住百官小桃园,也就是如今龙山路的旧桃园商场这一片位置。当年虞舜叫禹治水,而叫妹妹,后人称其为蚕花娘娘,跟桑王去研究桑树的嫁接,以改良蚕桑业,桑王经过努力,发明了嫁接桑树的技术,致使产量大增,舜就把妹妹手嫁给了桑王,桑王与舜的妹妹结成了夫妻,成了舜的妹夫。他俩在种桑养蚕中贡献很大,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桑王夫妻,百官的老百姓专门在下市头建造了这座下庙,把桑王和蚕花娘娘的塑象供在那里而祭祀。桑九候王像,端庄慈祥,笑容可掬,大为下庙胜色。从此,下庙香火旺盛,香客不绝。

相传,舜生于农历九月廿七日,过去每逢这个日子,上虞百官都要举行盛大的祭舜庙会。方圆百里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扶老携幼,持香拈烛,前来朝拜舜君,祈求降福。是日庙内香烟缭绕,日夜锣鼓喧天,灯光烛光,如同白昼,出出进进,人山人海,参加祭舜大典的有舞龙队、狮子队、白象队、叠罗汉、踏高跷,还有从绍兴邀请来演戏的“绍兴大班”,从嵊县请来的“女子的笃班”,戏文要做三天三夜;而庙前庙后,曹娥江堤上,到处都是临时摊贩,各色土特产,缸甏箩簟,一应俱全;许多老太太则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来到大舜庙,宿山念佛诵经。

而每逢农历五月十六日,百官下庙就会再举办一个盛大的桑王庙会。百官下庙庙会,不但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而且别具一格。当年的老百官人曾评价过上虞的庙会:“丰惠珠宝,曹娥花泡,百官热闹,东关杳杳。”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六的三天百官庙会相当闹热。

从五月十四夜头开始,百官下庙的戏台就开始日夜演戏不间断,十五日下午崧厦的迎会队伍就会来到百官下庙,迎接“桑九候王菩萨”去崧厦寺前双枫庙,而下庙晚上继续演出殿戏。等到五月十六日,崧厦方面的迎神赛会队伍,鼓乐齐鸣,浩浩荡荡,再送“桑九候王菩萨”回百官下庙。当年的有迎神赛会队伍“发旗”开路、“总巡”引路、旗锣铳、文武抬阁、绣织锦旗,狮子高跷、鱼龙百戏,虾鱼蟹将、活无常、死无常和戏汤叉、玉星灯、甩碗顶菜瓶、戏酒坛、木头人摔跤,三十六、押解犯人以及章、陆家、吕家埠的“耙棒会”民间武术表演队,还有香亭暖轿、庄扇,书有“桑”字的幡旗,以及校尉、拜会、大敲、背、细吹细敲等,一路上吹吹打打,紧锣密鼓,前拥后簇、热闹壮观。

而五月十六晚上百官人的提灯夜迎,更是蔚为壮观。百官人的迎会队伍,是要提前去前江,就是如今江杨路三环线的地方,迎接“桑九侯王菩萨”。一路上,火龙导迎(火龙,是在龙头前以破雨伞为火把,在火把上洒上松香粉,松香粉爆燃后,形成喷涌的火团,夜里非常好看),七星灯高照,火流星飞舞;龙船大敲上的数百盏红黄绿蓝明角灯,似银河洒落九天;缓缓蠕动的迎赛队伍象闪光的长龙在黑夜中盘旋,浩浩荡荡直达前江。

当百官和崧厦的二支迎送队伍汇合后,就落脚前江。这天夜里,前江街里是灯火通明,也搭台演戏,“哑鬼戏”通宵演出。而这个时候,百官小桃园也戏台高搭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通宵达旦,百官的人们等候着桑九侯王来桃园家看戏和过夜。

第二天五月十七上午百官小桃园继续演戏,并设斋堂,由“十番戏班”坐唱。这天因后郭,就是如今的赵家、杜家、中利一带有一尊“乌树菩萨”要出迎百官,庙会停迎一天,“桑九候王菩萨”待在百官小桃园家里看戏文听戏。

五月十八,百官更为闹热,迎会队伍长达数里之遥。当天下午“桑九候王菩萨”要进下庙大殿了,下市头的凤凰山上人山人海,大家拥挤着观看会市,直到“桑九候王菩萨”入殿,晚上下庙演戏结束。

在礼迎“桑九候王菩萨”期间,百官人家是家家户户都做方糕和茧果,这种方糕如今流传下来叫做“印糕”;而所谓“茧果”,就是用麦粉做成形似哑铃状,蚕茧般大小,油里煎熟,大家相互分赠,以表示今年的春蚕丰收。老辈手里的百官人以此种民俗形式,世世代代来纪念人们心中的偶像。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下市头的“下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