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龙山上的“张神庙”

昨天的百官:龙山上的“张神庙”

2013-10-23 18:44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4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明朝嘉靖年间百官龙山上建有一座“张神庙”,庙中供奉着一位宋代的张夏。据史书记载,这龙山下“十里龙山九个弯”的古驿道上,到了明代竟成了百官人眼中的一条禁路,因为这里出没“山魈”,闹得人心慌慌。

据传“山魈”生得很高大,二只脚也很长,喜欢爬到路边树上,二脚分开横跨左右二棵树上,让行人从它胯下经过。“山魈”不穿衣服,只在腰上胯间用松枝围遮档部。不过我见过的古代画谱中的“山魈”,好象与猴子、猩猩没有什么区别,后来在上海西郊动物园也见过叫“山魈”的动物,也与马猴差不多,好象没有传说中的“山魈”那么高大。

过去的百官曾流传着一个传说故事。在龙山一带的山里,有一种怪物叫做“山魈”,百官人也会叫成“山笑”。老辈手里的人说,这种“山魈”和人一样用两条腿走路,有一双似魔爪一样的手,蓝眼睛,尖嘴獠牙,头发长而卷曲,是一种吃人的怪兽。

“山魈”最喜欢捉弄妇女,听到妇女在溪沟河边有使用棒锤发出捶衣声时,便会出现。它用长脚故意把洗衣的妇女拨到水溪里去,待妇女爬上岸来,它又用脚拨下去,跟妇女逗玩。如果人们想见到它,只须虚掌拍动,弄出捶衣声,“山魈”就会上当,认为有妇女来洗衣裳,便从山上跑出来张望。“山魈”喜欢与人交配,雄“山魈”抓到男人就吃掉,抓到女人就带回它住的山洞里,当它的老婆,强迫你与它交配。而雌“山魈”则相反,专抓男人跟它交配。

“山魈”它还有一种怪癖,抓到小孩子后,用那对魔爪抓住小孩子的手,闭着眼睛“哈哈、哈哈”一阵大笑。笑的时间会很长很长,一直笑到它自己从入定中苏醒过来,才睁开眼睛,撕下小孩子的裤子,检查是男的还是女的。因此,百官人就把“山魈”叫成了“山笑”,有时也把随意大笑的女人,称作为“山笑”婆。

一般在龙山古驿道上行走的人,如果胆子小一点的话,看到“山魈”这副可怕的模样和它那恐怖的笑声,就会被吓得昏死过去,任它胡所作为。因此百官街里靠近龙山一带居住的大人,都会一再关照告诫自己的小孩,不要随便单独一个人到龙山上去玩、去摘野果子吃、去作(砍)柴,要时了不听大人说话,万一碰到“山魈”那就没命了,再也见不到爹娘了。

老底子的百官是明州(宁波)至越州(绍兴)的必经之路交通要道,所有两地往来的人都得走龙山下的古驿道去“百官渡”摆渡,。因此“山魈”的出现和泛滥害苦了行人。在旧时的人们观念中,神是主宰天地间一切的。对神的崇拜与敬畏的程度是今天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寄托于神的保护,人们的安全感主要依托神的保佑,认为神能驱妖镇邪,保佑世人平安。

于是在明嘉靖年代百官的乡坤,为了消除“山魈”之患在龙山上“金鸡石”左旁建造一座庙宇,从江苏靖江张大帝庙请来宋代的张夏作为一尊神明奉祀,用以降伏恶魔“山魈”。并取名“张神庙”,旧时也称“龙山庙”。

据史书记载百官人自从有了“张神庙”,龙山上的“山魈”不久遁迹,看来“张神庙”里供奉的张大神是比较尽心尽力的。“张神庙”在清康熙年间曾经重修过,在清同治十一年百官的乡绅上折为张大神表功奏请朝廷封赏,被钦封“绥佑静安公”,“张神庙”在光绪元年又被百官的乡绅筹资修茸一新。我们百官人按本地风俗习惯在逢年过节都会自觉地去“张神庙”里进香行贡,以求得神助而消灾除难,平安无事。

这张大神何方神也,我从网上查阅获知:张神叫“张夏”,宋代萧山人。其父曾为五代吴越国刑部尚书。因为父亲的关系,他被授予郎官的职务,后来调任泗州(今安徽泗县东南)知州。当时泗州大水,张夏募民修建堤塘,疏导河渠,减轻灾害。

宋景钓年间(1034-1038),张夏以工部郎中任两浙转运使。当时浙江海塘年久失修,他派人加固堤塘,分段守护;杭州江塘原用木柴、泥土垫筑,常被江潮冲垮,张首次发起将其改建为石塘。传说张夏死后,显应昭著,屡平水患,被朝廷追封为“宁江侯”,清雍正三年加封“静安公”,同治十一年加封“绥佑静安公”。

张夏是治理水患的神灵,民间奉为“水神”。

《越中杂识》载:“宋兵部郎中张夏,治海塘有功,封宁江侯。雍正三年,敕封静安公,置祠奉祀。”张夏,北宋萧山人,俗呼“张老相公”。曾治理过萧山和钱塘两县的海塘,功绩卓著。萧山民众将其尊为水神,沿江多立庙祀奉。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龙山上的“张神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