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下市头的“糜家祠堂”

昨天的百官:下市头的“糜家祠堂”

2013-10-25 16:10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56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历史上的百官,因为水陆交通便利,早在二千年前的秦代就成为了商埠集镇,经过唐、宋、元、明、清代代延续,聚居着谷、张、祁、王、糜、俞、季、徐、陈、沈、金、茅、朱、赵、陶、蒋、章等许多姓氏的家族,至民国初在百官已确立了季、谷、糜、王、俞、张、祁、徐八个姓氏的名门望族,形成了季、谷、糜为百官三大家族。

当年的百官老祖宗传下一条规矩,要世居百官五代以上的人家才能承认其百官人的资格,达到一定数量的人口才允许建造宗祠。老底子的百官上堰头有谷家祠堂、张家祠堂、祁家祠堂、王家祠堂,在下市头有糜家祠堂、季家祠堂、俞家祠堂、徐家祠堂。

祠堂是每个家族的圣地,也是家族举办各种重要活动的场地。祠堂代表着本家族文化的无尚价值、也代表了生命延续的超越永恒。祠堂一般是供家族活动用的,或召开家族会议,或寄放亡者牌位,或过年过节打开大门祭祀祖先,请几台戏祈求平安。八座“祠堂”曾经是百官上街、下街、横街标志性的建筑,耀眼于百官古镇上堰头和下市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百官古镇上的八大姓氏望族为了追宗敬祖、敦本睦族都有一座祠堂,而下市头的“糜家祠堂”在百官也是“好算算”的。当年的“糜家祠堂”,座落在“东萨庙”后面“百官河”岸边,也就是后来的上虞水产公司位置,今天的人民中路下街粮站东侧。

当年的糜姓族人迁到百官后,就在百官下市头安居乐业了。由于百官的地理位置和水陆交通便利,货物在“百官河”运输十分繁忙。糜姓人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赚取了大量的财产和田地。并在百官街通过经商逐渐涌现了许多家富商豪绅,他们用赚来的铜钱银子建造了各自的豪宅。并纷纷解囊,集资捐款,请来能工巧匠,在下市头修建了一座高大气派的“糜家祠堂”。

“糜家祠堂”为砖木结构,布局合理,古朴典雅,四周建有高高的风火墙,马头形墙头很有考究。宗祠内有厅堂三间,厢房十八间。厅堂与厅堂之间,修有石拱门,便于行走。厅堂由上等杉木柱支撑,宽、厚横梁连接,木梁上精雕细镂着祥云等图案。上盖青灰瓦,瓦檐由石灰泥砣垫起,看起来气派非凡。

正厅堂安置了神龛,台面上摆放着列祖列宗神位,按时上香烧纸钱,供奉着先祖。祠堂内整日香火袅袅,檀香扑鼻。祠堂中间是天井,两面厢房的木窗雕龙刻凤,每一板雕刻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祠堂内修有戏台,戏台飞檐翘角,古朴凝重。每年的清明都要举行一次拜祖仪式。排场很大,族人都会齐聚,按辈分先后跪拜先祖,然后摆宴唱大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糜家族人举办婚礼,也在“糜家祠堂”厅堂举办,拜天地拜先人拜上辈,置办大厨,吃喝三天,接受族人祝贺。

“糜家祠堂”内还为有贡献的糜家族人立有功德碑,以教育后人为国尽忠,为人尽孝。糜家族人向来在百官属于书香门第,不光有严格的族规家规,并且很重视下一代人的教育,肯花大价钱请有名望的先生来教导孩子们。当年在“糜家祠堂”内的一个厅堂内办有糜家私塾学堂,先生吃住在这里,全心全意地传授文化知识,糜家后人中也出了很多人才。

“糜家祠堂”,曾以它独有的雄姿,挺立在百官的下市头,向人们昭示着糜家族人昔日的辉煌、诠释着百官曾经的繁华和历史的沧桑。历史的长河翻滚着的浪花,跌宕起伏,淹没了前人世事。由于历史的变迁,“糜家祠堂”早已遭毁殆尽,荡然无存。糜家族人的先祖也早已化为尘埃,只有他们的血脉,像一条大河,奔腾不息,淌出无数溪细泉流,纵横交织在我们百官的这片土地上,向未来逶迤。过去了的“糜家祠堂”,是一种传承、一种符号、一种记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下市头的“糜家祠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