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话说“土地庙”

昨天的百官:话说“土地庙”

2013-10-23 13:59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5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过去的百官三里长街上,在下市头的凤凰山脚下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庙,位置在今天的新桃园商场。土地庙是供奉土地爷的地方,解放前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但据我们百官老人传说,这座土地庙供奉的土地公是百官街里的商人崇拜的财神,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的,称为“做迓”。农历二月二日叫做“头迓”,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这“尾迓”是百官街的商家店王为了答谢员工一年到头的辛辛苦苦,而请吃的“尾牙宴”。

现在的80后、90后恐怕都不会知道土地庙是何物,土地爷出身何处,姓啥名谁,土地爷是何许人也?就是老百官人也可能难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我从网上查阅土地庙资料,它是这样记载的: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庙因神格不高,又为普通老百姓所信仰,造型非常简单,简陋得可以在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石头为顶,就可成为土地庙。属于一种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个地方的乡村都有分布,基本上凡有我们汉族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着土地神土地庙。

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土地庙作为人们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随之兴盛起来。按照我们汉族人的习俗,每个人出生都有“庙王土地”,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今天每个人的籍贯;人去世之后行超度仪式即做道场时都会获取其所属土地庙。土地庙在“文革”中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了,如今很少能见到。

我看过不少土地庙的旧照片,在旧社会土地庙数量确实很多,而且非常普遍,其规模和规格都是大小不一的。但有气派的土地庙并不多见,我所见到的土地庙大都是一间屋子大小,有的仅仅只有一公尺高低。土地神安在小屋内,而烧香、上供的人则在屋外跪拜。土地庙小的真当连安放土地娘娘的位置都没有,所以土地庙里供奉的土地神夫妻只好分居单身独过。

据我了解,土地爷,在仙籍里注册的是“福德财神”,早期被称作“社神”,老百姓有多种叫法:土地、土神、土地神、土地公、土地爷。土地神的神诞之日是二月初二,旧时官府和百姓都要到土地庙烧香奉祀。土地庙到处都有,过去百官的大街小巷里转一圈也可遇见几座小土地庙,土地庙多意味着土地公也多。在神仙中土地公的官职是最低微的一级,他是诸神中最小的神,神中最小的官儿,官小庙也小。按迷信的习俗,每月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麦收打场都要给土地爷上供烧香,可是土地爷的官儿太小了,常常被人忘记,香火冷落门可罗雀。

远古时代,掌管一小块土地的“神”称为“社”。周朝之后,规定以二十五家为一“社”,每“社”建立社坛一所,祀奉本方土地神,这就是最早期的土地神庙。相当于我们今天社区的物业公司管理人员。

应该说土地庙中供奉的是最基层的乡土社谡保护神,保一方乡土平安,抚慰百姓的心头伤痛,保佑人们的丰衣足食,这是老百姓的精神寄托所在。在我们百官祭祀的土地公是一位慈眉善目,白须白发的老人,有时会有土地婆陪祀,有时则只有土地公而已。

关于土地庙和土地公我们百官人口碑相传有一个传说故事,老早老早以前,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坚决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了吗?”土地婆反驳着:“如果大家都变有钱人,以后我们女儿出嫁,谁来帮忙抬轿子呢?”土地公无话可说,也因此放弃了他的抱负。

我们百官的老百姓觉得土地婆太自私自利,是一个“恶婆”所以不肯供奉她,而对“土地公”却推崇备至。因此老百姓把土地庙故意建造得很小很小,不给“土地婆”有安放的位置。这里有一付对联挺有意思,上联:“公公十分公道,”下联:“婆婆一片婆心。”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话说“土地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