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涵碧轩”私家园林

昨天的百官:“涵碧轩”私家园林

2013-10-21 23:46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2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走在百官古镇大街小巷,从下街走到横街再走向上街,穿梭在百官三里古街,街头的建筑尚剩的深褐色画檐飞角,隐隐道出岁月的风尘。

脚下斑驳凹陷的路面上写满了亘古的往事,它们曲曲折折把路铺得蜿蜿蜒蜒向前延伸。穿过悠长的青石板路,脚下踩着沉甸甸的历史,大地的沧桑巨变,海枯石烂,似乎都在这曲径通幽的小路上承载着,见证着。

也许每一段路,每一株百年古树,每一块被岁月和风雨剥蚀的青瓦,每一条曲折蜿蜒的小巷,都书写着一个故事或一个古老的传说。我彷佛穿越时空,梦回到古老的百官。

百官古镇依山傍水,人文荟萃。勤劳智慧的百官先民不仅创造了比较繁荣的经济,而且也创造了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艺术。

据明光绪上虞县志记载,县西百官横街明洪武间徽士王友俊读书处涵碧轩旧址尚存。涵碧轩位于百官横街,在古代是一处大户人家的私家园林。

远在唐宋所建,园内山水庭园,山池环抱,洞壑幽胜,亭台错落,花木掩映;而且还有整形花坛、花架廊,规模较大颇为壮观。

但到了明朝时已日渐破损,清朝年间全园被毁。

至解放后遗迹犹存,园地范围内尚存有数亩大的夏池、一座石牌坊、一处竹园、一条横浜河和一株古樟树。

时至今日已经找不出一处涵碧轩的古园林遗迹了,实在令人痛惜!

当年的涵碧轩是水池假山、石桥弯弯、奇石屹峙、花木葱茏。有堂有楼,有台有阁,有亭有池,盖近喧器而自成幽僻,入城市而若处山林。身游其中,足以神游饱览山水胜概。其布局之严谨,构思之精巧,工艺之细腻,令人叹为观止。有诗云:“画栋翠飞瞰曲塘,主人情重启华觞。月摇花影鳞鳞碧,风入荷池苒苒香。散策幸陪终日适,开襟还喜十分凉。天涯随分同情赏,何必南园作醉乡。”

据我知道,涵碧轩光“夏池”范围就很大,光水面就有数亩,石砌驳岸的方池。取“夏赏绿荷池”之意境。

当年的涵碧轩古园林中,建有歌台楼榭,还建有书房、斋舍、别馆。后来在明代就转化成为了书院。明永乐年间任福建古田县知县的百官横街里人王友俊,小时候就在涵碧轩的书院读书长大的。

据史书记载,王友俊,上虞人。威重有为,洪武间宰古田。政由已出,吏弊悉除。崇学校,得士民心,流逋悉归,邑境称治。后卒于官。

至于百官横街的涵碧轩私家园林是何人所建?在何年代所建?我一时还没考证出来,但据我推断,南宋时期,王朝偏安江南一隅,许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来到我们浙江逃避战乱,给我们百官既带来了经济繁荣,同时也传播了中原文化。因此,他们在百官的避居所内,造园赏景成为一时风尚。

到了元代太平盛世,民生安宁,人文蔚起,美化家园,百官贸易昌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的发展也达到了高峰。所以建造了百官这一座春色满园的涵碧轩私家园林,这个推论我想是可以成立的。

在百官横街的一条窄巷有一座精美的涵碧轩私家园林,显示了百官古代园林文化的巧妙绝伦,让我对百官深厚的文化历史谓叹!

我不知道涵碧轩私家园林经过了多少岁月的轮回?我也不知道涵碧轩私家园林送走了多少代人?我曾经见过涵碧轩私家园林遗址残迹古朴的风韵。

千年一觉梦,梦里尽凝重。我在梦中沉浸、回味、找寻家乡的古镇百官……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涵碧轩”私家园林》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