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传销
那是2003年的盛夏。经历过一场非典后,我从大学校园走向了社会。在非典的那段日子里人人自危,我们都被限制在校园里不得外出,所以出去找工作基本上是无从谈起。毕业后非典渐渐得到控制,我决定去南方闯荡,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来到广州,在当地的各大人才网上狂发了一通信息后,拿着手机等待消息。
有一天中午,突然有人打电话过来问:“黄先生你好,你是不是住在X省X县X乡X村啊?”我说:“是啊,那你是哪位?”他马上很兴奋地说:“我就是张啊,邻村的老同学(其实是弟弟的同学)啊!几年不见不认识我了?你在广州啊?我在网上看到你的求职简历,感觉你可能是我的老同学,结果真是啊!”
我们都感叹这个世界太小,能在这里相遇真是缘分。他又接着说“我现在在阳江工作,因为工作认真,老板比较赏识我,让我负责人才的招聘工作,有没有兴趣到我们公司来?这个公司很不错的。”
我想,出来找工作也一个多星期了,每个公司都把工作经验排在首位,找个好点的工作还真是不容易,何况当时也没有太多的钱供我在广州消磨,有个老乡毕竟可靠一些,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阳江在广东省的西南,距离广州至少有200公里。我于早上出发,大约下午两点多钟才到,城市显得很干净,到处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张早早等候在车站,我们互致了问候之后就坐上了一辆摩托三轮,张说时间太晚了,先在宿舍住下,第二天再去公司。
摩托车在一幢很旧的五层小楼前停了下来,小楼显得陈旧而拥挤,宿舍在二楼,门上有一个窗口,但是没有玻璃,钉上了一块硬纸板。打开门,一群人在打乒乓球,看到我进去,一起停下手中的拍子欢迎我,我仔细打量一下,乒乓球拍是用木板做的,球台是吃饭的桌子中间放了一根木棍。一番寒暄过后他们接着打,其他的人有的看书,有的玩其它的。
整个房间也很陈旧,门附近摆放着一个很陈旧的沙发。我脑海里顿时闪现出这绝对不是正规公司的念头。房间有十人,六男四女。有两个热情的女孩子过来和我聊天。我问她们关于工作的事情,她们对于推销什么产品避而不谈,但可以看出她们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也充满了热情。一个小时过后开始吃晚饭,饭是我老乡做的,他首先给我盛了一碗,是水煮面团,没有菜,面团很硬,实在难以下咽,然而那些同事却齐口夸赞张的厨艺高。
吃饭前每个人都要表演才艺,他们要求我先表演一个节目,此时我没有一点兴致,就敷衍说这几天嗓子不太好,他们只好作罢,接着开始了有次序的表演,有的唱歌,有的讲故事,有的讲笑话,显得很有团队精神,一番闹腾之后才正式开始吃饭。
饭后就是洗澡、睡觉。有两个大房间,分别是男女宿舍,每个房间里有一个卫生间,这让我觉得又回到了学校。他们很客气地让我先洗,然后有人递过来一个床单和一个枕头,示意我睡在地上就行了。我问怎么没有床啊?他们说夏天都是睡在地上的,到冬天就会有床了。广东的夏天出奇地热,七个人挤在一个房间,没有电扇,我只能拿着一个破纸板拼命地扇,他们又让我讲故事,我气不打一处来,又找了一个理由搪塞过去。他们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聊天,我躺在一旁辗转反侧,脑海里反复思考着这是一家什么公司?留下是不可能的,明天找个什么理由离开。
第二天,在张的带领下去公司面试,所谓公司,也就是在宿舍楼下的一个房间,很大的一间房子隔做三间,一大两小,张指着最小的一间说这就是经理室,进去后感觉也就五六个平方,放了一张桌子,除此之外再没有了别的摆设。一个瘦高个坐在桌子后面,他先客气地让我做下,然后大谈自己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自己又如何优秀,弹的一手好吉他,然而对于公司只字不提。
我随后谈谈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及对工作的要求,说我可能不适合你们的工作,其中特别强调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能力又不行,就算了吧,目的就是要他主动放弃我。可他却立即表现出极大的愤怒,面带威胁地对我说了一番话,具体我记不清了,大意是说你老乡给你找了一份这么好的工作,你不感谢他还说要走,试问你这样做对得起他吗?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就不行呢?我还没有同意你走,你说走就走啊?!大有要想溜除非拿命来之意。我说找工作是双向选择,我没有和你签合同,为什么不能走?他当时拍起了桌子,我心想坏了,今天肯定是走不了啦,就对他说“这样吧,我先到外面想一两分钟,然后给你答复。”他没有表示反对。
我随即出了那间小屋,窜到了外面,一口气跑到了大街上。此时我的心里踏实点,心里盘算着你应该不敢在大街上乱来吧?!张追了出来,隐晦地向我表达了要我留下来,如果走了就对不起他之类的意思,此时我不再顾及他的面子,很明确地对他说:我要离开这里,而且是现在。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张同意我离开,并坚持要送我去车站,我不敢再去他的宿舍,请他把我的行李拿下来。在他去拿行李的时候,一个女孩子过来劝我,说看得出你做事很踏实,在这里应该有很好的发展,我再次表达了我坚决要走的观点,她无功而返。
到了车站马上买票,恨不得立即离开这块是非之地,害怕他们反悔再拉我回去。回广州的大巴半个小时后才发车,我在焦急地等待着,担心再出现意外情况。过了十分钟左右,张又出现在了候车厅,跟随着他来的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士,30岁上下,打扮的很时尚,昨天没有看见过她。她说:我是公司的业务经理,听张说你是一位很优秀的人才,我特地赶过来看望你,希望你能够再考虑考虑,留下来,不要放弃了这次机会。但是我的态度也很坚决,一定要离开,他们再次无功而返。当汽车驶出了阳江汽车站,我的心静才算最终平静下来。
接下来忙于找工作四处奔波,也就把这件事情忘记了。一年前的春节我回到老家,很多老乡聚在一起,聊起了天南海北的事,其中有一位提起了张,我说两年前我还去过他的公司呢,他现在怎么样啊?知情的人就说他家现在搬到县城旁的一个镇上去了,前两年在搞传销,现在没有做了在家里种田。于是我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2007年10月1日写于宁波